李甘氏老人
東北網1月14日訊 家住哈爾濱市香坊區健康路的李甘氏今年102歲了,雖然老人已年過百歲,滿口牙也都掉光,但是她的身體依然硬朗,眼不花,只是耳朵有點背。3日中午,記者來到老人家時,老人正在吃午飯,見記者進來,老人笑著招呼道:“我正吃飯呢,馬上吃完了,吃完了咱們再聊啊……” 勤勞老太人緣好到哪都是焦點人物 李甘氏老人今年102歲,祖籍河北,1928年與老伴結婚,婚後一家人在農村靠種地為生。李甘氏老人的兒媳婦孟憲鳳說,她的老伴是李甘氏老人唯一的兒子,但是由於工作性質,常年不在家,結婚9天,丈夫就出去上班了,他是搞基建的,有時候兩年纔回一次家,每次回家最多能待半個月,孟憲鳳帶著四個孩子,雖然很苦很累,也都挺過來了,她總想著啥時候能把公公婆婆一起接到哈爾濱。 1982年的一天,孟憲鳳把家裡安頓好,向單位請了假,獨自一人回到河北老家,“我兒媳婦自己到河北看我們,我還挺納悶,咋自己就回來了,後來她說她要接我們回哈爾濱,我跟我老伴真是高興啊,臨走前一晚,我興奮得沒睡著覺”,李甘氏說。 在孟憲鳳眼裡,婆婆是個勤快、愛乾淨的人,“我婆婆來了哈爾濱之後,我真是輕松不少,婆婆白天在家幫我帶孩子,收拾屋子,家裡的棉衣、棉褲、鞋子都是婆婆親手做的。”孟憲鳳說:“我當年也挺怕婆婆不跟我來哈爾濱的,她在村裡人緣可好了,我們走的那天,送行的人擠滿了一屋子。到哈爾濱以後,她也很快就和鄰居們熟悉了。天好的時候,她坐在院子裡曬太陽,大家都圍著她,常常成為焦點人物呢。” 老人沒事就愛吃點東西 愛熱鬧愛聊天凡事不操心 李甘氏老人願意跟人聊天,每次出門都能跟鄰居聊一會。老人還是個熱心腸,鄰居有啥事找她幫忙都義不容辭。但是老人卻不是個操心的人,年輕的時候,老人就不操心家裡的事。“我說我婆婆心大一點都不誇張,我大姑姐腦梗,現在不能自理,我有時候就問我婆婆,惦不惦記她姑娘,我婆婆總說,她自己都100來歲了,還是顧顧自己吧,別人啥樣她也管不了了。” 2007年,李甘氏的兒子去世後,老人就一直跟著兒媳婦孟憲鳳生活。“我兒子去世那年,我都95歲了,我老伴也早就去世了,家裡就剩下我和我兒媳婦,那時候她很傷心,但是我除了傷心,還很擔心,畢竟我這麼大年紀了,兒媳還能管我嗎?”李甘氏說到這就樂啦,孟憲鳳也樂了,“我婆婆那時候總跟我講,誰家兒媳婦改嫁了也帶著婆婆之類的,我也知道她的顧慮,就告訴她,我不走,我得和她作伴,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一直照顧著她,她也放心了。” 細嚼慢咽愛吃零食 目前,李甘氏老人三餐以軟爛食物為主,早上七點開始吃早飯,一般是喝一袋奶、吃一個煮雞蛋,有時候會喝碗粥;中午12點左右,老人吃午飯,常吃雞蛋羹泡大米飯,孟憲鳳說,這樣泡一下,大米飯會比較軟,也容易消化;老人一般晚上5點左右吃完飯,喝一碗粥,再吃點兒炒菜,“我婆婆的飯量不小,但是吃飯的時候都是細嚼慢咽,她最長的吃飯時間是一個小時。” 老人願意吃特別香的東西,紅燒肉是她的最愛。在飲食上,用孟憲鳳的話說,婆婆經常“化整為零”,“我婆婆一天愛吃零食,你看這桌上,水果、餅乾、糕點,也不是餓了纔吃,沒啥事她就吃點,但是老年人的腸胃消化功能不是很好,她吃多了就拉肚子。”采訪過程中,老人一直在吃東西,吃完飯之後,老人吃了個橘子,接著又吃了一些小奶豆,還一個勁地讓記者也吃點水果。 “有兒媳作伴我能活到120歲” 去年開始,李甘氏老人走路經常摔跟頭,細心的孟憲鳳為婆婆量了血壓,“高壓220,可把我嚇壞了,我就給她吃降壓藥,可是老人怎麼都不吃,實在沒辦法,我就帶她去醫院了。” “誰家兒媳婦能做到她這樣,她對我真是挺好”,采訪中,李甘氏老人不斷地重復這句話,老人說:“要不是她這麼多年照顧我,我可能也活不到這麼大歲數,我早就把她當成是親閨女了。”孟憲鳳說,雖然她和婆婆沒有血緣關系,但是能成為婆媳就是緣分,人都有老的時候,她累點苦點都是為了讓婆婆生活得好一些,“其實不僅是我照顧她,她也陪伴了我這麼多年。”說到長壽秘訣,李甘氏笑著說:“心放寬,瑣事能放下;能吃能睡不得病;孩子們都孝順對我好,有兒媳作伴我能活到12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