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7日訊 哈埠海鮮市場上,山東對蝦、蘇州河蟹、南海龍蝦、渤海扇貝一一到齊。而市場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對比:國產高檔海鮮遇冷,中低端海鮮熱銷。前者直接拉低了海鮮市場的批發量。
記者從哈達批發市場獲悉,哈達日批發海鮮量從去年同期的35萬斤,縮減至今年的25萬斤。如此差距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在道裡區的一家海鮮批發市場,高檔海鮮乾貨鋪區,業戶馬大姐靠在椅子上昏昏欲睡。按理說,這個時間應是忙時,“現在生意不好做,你看哪有人。”她說。
馬大姐做了10年的海珍品生意,“今年是經營最困難的一年。”一個上午,馬大姐迎來的買家不多,她說:“剛纔一個人買走了一斤1200元的海參,還講了半天價。”馬大姐說,往年有單位預訂高檔海鮮禮盒,至少有幾百盒的出貨量,“今年春節禮盒量少了挺多。”馬大姐現在將主要進貨品種改為凍海鮮,“貴的都不敢進貨了。”記者在一旁看到,一個大冰櫃裡放著大量的凍魚、凍蝦。
源鑫龍海參老板說,節慶送禮和高檔飯店是海鮮乾貨行的主要消費群體,老百姓一般自己吃會買鮮貨,“現在高檔飯店很多都轉型成中檔飯店,散客買來送親戚朋友的量又不多,價格也上不來。”
低價格海鮮上位俏銷
與高檔海鮮攤位的冷相比,相對低價的海鮮攤位受到了消費者熱情如火的包圍。
大姐海鮮行的趙老板最近生意不錯,家裡10個大水缸,之前僅用一個裝螃蟹,可最近她把一半騰出來給螃蟹讓路。產於蘇州的河蟹貴的要65元/斤,最便宜的40元/斤。趙老板說,前幾個月,河蟹的價格更實惠,30幾元就能買到一斤。現在,每天要狂賣300斤螃蟹。
在市場的另一端,做低價海鮮禮包的海鮮凍貨店已經排上了長隊。老遠就聽到老板吆喝叫賣:“原價568元的超值大禮包,現在368元一盒啦,今天最後一天。”記者看到,大禮包裡有大黃花二條,紅魚一條,一袋河蟹,一袋蝦,一袋扇貝。老板說,禮盒裡撤掉了大龍蝦這樣的高檔貨,改為親民品種,價格也更實惠。
業內人士稱,對比往年春節,今年以乾貨為主打的高檔海產品銷量降了30%。
哈市批發環節量價齊跌
春節前,哈爾濱海鮮市場的品種可謂豐富。哈達批發市場有魚、蝦、蟹、貝四大類近百種海鮮,哈爾濱的海鮮主要是從大連、丹東、山海關等地引進。不過,今年海鮮的批發量卻不漲反降。業內人士認為,可能是高價海鮮的遇冷,拉低了節前海鮮的總體銷量和價格。
哈達海鮮部經理王金貴感慨,“批發量少了”。現在,哈達海鮮總批發量為25萬斤,而去年同期為35萬斤,比往年同期少了10萬斤。王金貴說,眼下,銷售看火的海鮮品種也是親民類——刀魚、黃花魚、三文魚、河蟹、凍蟹。今年不僅海鮮批發量銳減,海鮮總體價格照去年來比,也下降了20%至30%。
大連批發量最高減四成
大連解放廣場附近的海鮮市場,大量鮮活的飛蟹養在缸內,飛蟹價格都在五六十元一斤,但是買者寥寥。
大連鑫旺海鮮批發老板每接起一個生意電話都十分熱情。“再不熱情點,這貨可怎麼賣?”老板稱,海鮮行主要經營海魚類的海鮮,“今年訂貨大單都比往年同期少很多,由於買的人少、供應量充足,所以價格較低。”他坦言,今年高檔海魚等海鮮產品的銷售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0%。”
采訪中,一名大連海鮮企業老板向記者訴苦,今年“海鮮批發和生產企業都挺難的”——以廠家為例,除了銷量減少外,還要承擔成本上漲的壓力。往年開海後,各廠家都會利用自己手上的資源,盡可能多地存本地海鮮。然而,去年開海後,近海捕撈量遭遇“極小年”,大型捕撈船帶回的是成箱的魚飼料,小型木船打上的魚個頭偏小。
該老板坦言,原本資源少了價格應該上漲,但是,如今不敢漲太多,因為零售環節壓著價格,“現在,客戶已經從企事業單位的大宗購買,轉成普通消費者自家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