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月21日訊 當空氣中的年味越來越濃,當『回家』成為新聞裡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當電視上滾動播放著一幅幅回家過年的畫面。我們的爹娘已在家中備好了年貨,翻著日歷一天天地等待兒女的歸來……
一年又一年,我們的腳步匆匆,回家過年,那是幸福的期盼,是游子眼中爹娘的笑容,是隆隆的鞭炮聲和真切的祝福聲。
漂泊在外格外想家
『我在重慶工作六年了,每次回家都腳步匆匆。每當別人談及家鄉美景美食時,我就在心裡暗暗發誓,這次回家過年一定轉遍七臺河。』
在外工作的王斌每年能回家一次,這次他最感慨的是,一年沒回來,家鄉發生了巨大變化,『我早上一下火車,眼睛就不夠使了,家鄉的變化真大啊,路寬了,城市乾淨了,樓房也煥然一新,變得更有氣勢了。我家緊挨著正陽街,那一帶以前塵土飛揚的,204站點那裡原來有一輛破舊的熱面車,現在都不見了。』王斌還不知道,七臺河現在的夜景更美。
王斌最想念家鄉的油豆角,『排骨燉豆角,這是我母親的拿手菜,也是我最喜歡吃的。都說胃是有記憶的,還是家鄉菜對味兒。』王斌到家已經一周,母親問長問短,忙前忙後,換著花樣給兒子做好吃的。他感到無比幸福,這是只有在家纔能感受到的舒服和愜意。
在外漂泊多年,無論多忙,王斌每年過年都會回家,每次也都會給母親帶一些禮物,今年他給母親買的是一套內衣,『老人從捨不得給自己花錢,不怕你笑話,在我的印象中,母親都是撿我襪子穿』。說到這裡,王斌有些動容。家對他來說是一種寄托,也是一種心靈的歸宿。
當漂泊異鄉的游子終於踏上回家的旅程,他們找尋的也許不僅僅是家鄉那令人『刮目相看』的美麗蛻變,更是一份踏實、安定的舒坦心情。
添人進口住新家
家住東方花園的趙迎春今年喜事兒特別多,他今年夏天剛買了100來平方米的房子,喜遷新居。新家在頂樓七樓,本來住在頂樓自己還擔心冬天會冷,沒想到的是今年我市開展的『十項整治』讓他的屋子變暖和了。這項『臨街樓體立面改造』工程,給他家所在居民樓的樓頂加了蓋,給樓外的牆體加了保溫板,原本打算自掏腰包做保溫,現在這筆錢省了,這不能不說是個意外的驚喜,他十分感謝政府的好政策。
12月,他的媳婦給他生了個7斤7兩的大胖兒子,可謂雙喜臨門,『今年過年有意思了,多了一口人兒。我爸媽可高興了,你看這小實木床,孩子的所有衣服都是他們給買的,我倆一點心都沒操。』
和小趙家一樣,也有許多年輕夫婦,將在新家裡和寶寶一起過大年,這也是兔寶寶們過的第一個大年,意義非比尋常。
女婿走進岳父母家
『千裡回家為過年,與家人團聚,再苦再累心裡也是甜的。』17日,在火車上擠了一天一宿的張輝夫婦終於到了江蘇宿遷市。
在一家私企上班的張輝老家在江蘇,她已經幾年沒回家過年了。今年,她特地跟單位請了假,和愛人回家看看。15日,夫妻二人從七臺河出發,16日抵達哈爾濱,再從哈爾濱乘火車趕往江蘇。
和所有人一樣,出發前張輝夫婦也著實為車票上了一次火。張輝的愛人早早就想方設法買票,最終只買到了兩張硬座,手裡捏著火車票的張輝仍然難掩激動,『一想到能回江蘇看望爸媽我就高興得睡不著覺,而且還能看到我姐姐家的小孩兒了,我很想摸摸她軟乎乎的小手。』
張輝告訴記者,自己從入冬開始就盼著這次回家了,她和愛人已經把回家的禮物先寄回去了一部分,張輝的母親特別喜歡吃東北粘豆包,她的愛人就去市場上買了最好的大黃米和紅小豆寄到了江蘇。這次回家他們也不空手,給老人一人買了一部手機,還給他們買了兩雙皮鞋。張輝的愛人告訴記者,自己捨不得吃喝也得給老人買他們喜歡的東西,幾年也不回去一次,該花就花點吧,老人如小孩,耐心是關鍵,對待老人就要無怨無悔心甘情願。
17日晚上,張輝和愛人抵達了江蘇的老家,一家人團團圓圓地聚在一起吃飯、喝酒、嘮嗑,有說不完的話。第二天,江蘇下起了小雨,夫妻二人在雨中騎著電動車街頭兜風,非常浪漫。
家是溫馨的港灣
家是一種寄托,是一種向往,也是一種永恆的思念。每個出門在外的人都是起錨的航船,家永遠都是最可依靠的港灣。
花園小區的蘇女士告訴記者:『他的愛人是宅人一族,不抽煙不喝酒,平時就喜歡呆在家裡,過年我們也不打算走遠了,就在家裡好好過,倒騰倒騰年貨,把家好好打掃一下。』對於許多人來說,春節是一年中的難得『悠長假期』,應該好好歇歇,享受一下美好的生活。
回家過年,家是溫馨的港灣,是情感釋放的地方。回家過年,積蓄溫暖,積蓄力量。回家過年,短暫休息,是為了我們在新的一年能更好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