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喜坤,現年64歲,是哈爾濱鋼飛鑄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他對企業飽含著深厚的情感,用責任和奉獻改變了一個企業的命運,造福了一方百姓。
他,接任廠長的第一年,使一個困難重重、面臨關停、累計虧損達半個多億的企業當年扭虧為盈;
他,為職工當家二十年,使企業連續二十年無虧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年年利稅超千萬,1991年以來,企業為國家累計上繳稅金1.41億元;
他,一心想著職工,使全廠職工家屬都住上了寬敞舒心的樓房,職工人均年收入由1990年不足2000元達到2011年人均收入20214元,使員工收入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而他和他的領導班子、機關乾部仍舊在學大慶時期低矮簡陋的『乾打壘』辦公室中辦公。這樣的乾打壘辦公室在其他企業根本找不到了,它在鋼飛依然見證著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企業精神。
他,勤政廉政,嘔心瀝血,使企業舊貌換新顏,用『責任』擎起了黨的事業。他的事跡也感染、感動著很多人,作為企業的老總,很長一段時間堅持只拿800元的工資,可謂廉價的老板之一。2008年,他已正式退休在政府開支,企業離不開他,返聘他繼續執掌企業。有的企業想年薪百萬聘請他,他都無動於衷。他說,我為的不是錢,不是利,讓職工過上好日子是我的人生追求,我愛這個企業,我對企業、對父老鄉親割捨不下。
『我接的不是權力,而是責任』
范喜坤在1970年8月建廠時就來到企業,在這個企業當過裝卸工、工段長、供銷科長、經營副廠長、廠長,一乾就是四十年,他把自己的青春、熱血,全部的精力都奉獻給了這塊土地和這裡的人們。范喜坤是在當時哈爾濱鐵廠(鋼飛公司前身)負債累累、內外交困的歷史關頭接任的廠長。1991年在全廠職工大會上,他說:『我接的不是權力,而是責任。』他向職工鄭重承諾:『要讓職工住上舒心房,共同奔小康。』
他沒有食言,企業當年扭虧為盈,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1993年他帶領大家抓住鋼鐵形勢好轉的大好時機,內挖潛力、外抓市場,創造了歷史的輝煌,當年實現利稅2154萬元,成為哈爾濱市創利稅大戶。企業獲得輝煌的經濟效益之後,他外不張揚、內不鋪張,號召全員職工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進行了企業有史以來的大建設和大改造。十多年來,企業先後進行了以旋窯、電站、高爐、水泥等技改工程為主的一系列改造和建設,新增固定資產1個多億,是1990年固定資產的四倍,形成了經濟規模和發展優勢。2005年--2007年企業三年實現銷售收入6.6億元,實現稅金4358萬元,進入省非公有制優秀納稅企業行列。
有人說范喜坤是位福將,是百姓的福星,但在他身上體現更多的是追求和奉獻。他不僅治廠有方,而且獨具慧眼。2001年,他主張改革創新、深化體制和機制改革,成立了哈爾濱鋼飛水泥有限責任公司。2002年,在生鐵市場低迷的形勢下,他遠見卓識,捕捉新一輪鋼鐵市場的發展機遇,大膽決策,對外進行低成本擴張,租賃了雙鴨山原第一煉鐵廠,三年為企業創效2700多萬元,解決了原一煉下崗職工560多人的就業問題,兌現了他『定叫一煉重崛起,改天換地變新顏』的諾言。他的『創舉』得到雙鴨山各界人士和職工的一致贊譽和好評。2007年,他審時度勢,大膽開拓,帶領職工創辦了哈爾濱鋼飛鑄造有限公司,組建了哈爾濱鋼飛鑄造集團,使企業發生了質的飛躍和翻天覆地的變化。
企業發展靠職工,發展起來為職工。范喜坤接任廠長時,職工無論住房、工資待遇、生活條件都非常差。沒有一棟新樓,全是過去的簡易樓和舊平房,沒有下水、沒有衛生間、沒有暖氣。為彌補這些生活欠帳,范喜坤主張投入2400萬元新建了七棟住宅樓,先後為620多戶職工解決了住房問題,使全廠職工都住上了舒心房。一位多年在農村找房住的老職工住上新樓時,滿懷感激地說:『我這輩子沒想到還能住上樓房,這都是范廠長給我們造的福啊!』
職工的住房條件改善了,生產、生活環境也煥然一新。廠區全部綠化,就連高爐生產現場旁的空地也種植了草坪,道路清潔乾淨,無雜物,無煙頭,還修建了街心公園、荷花魚塘、文化廣場等休閑娛樂場所,夏季綠柳成蔭,鮮花綻放,景色十分優美。在他的努力和帶領下,和諧優美的鋼飛小區環境欣欣向榮,不斷錦上添花。
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
為了雙鴨山創業的成功,他在四個多月的時間裡,到雙鴨山十七次,每次來回行程八百多公裡,有時坐車當天就要趕回來。在開業開爐前,他兩天兩夜沒有合眼,眼睛熬得通紅,嗓子都急啞了,直到順利開爐後,他心裡的石頭纔落了地。為了保證生鐵押運不虧噸,在酷署難耐的七月,他親自押運生鐵到齊齊哈爾。經過三天三夜的路途顛簸,到齊齊哈爾鋼廠時,客戶看到他手提著吃剩的大醬和燒餅走下火車,滿臉塵土,十分感動,對他說:『你可謂全國廠長親自押運第一人了。』范喜坤親自押運生鐵的事,曾一度在客戶中傳為佳話。2009年,他由於積勞成疾,患了腦梗,不得不住院,休養一段時間,使他遺憾的是不能回廠過節。一個已年過花甲、白發蒼蒼的企業帶頭人,為了企業、為了員工,他可以傾注自己所有的愛,他可以豁出命來去奮斗、去拼搏。當他身體恢復,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企業的發展,怎能不令人感慨和敬佩呢?
多年來,范喜坤除了公出和在哈市招待客人,大部分時間是在廠裡度過的,一周只回哈市一次,十幾年如一日,一心撲在事業上。企業改制,按上級文件規定,他可以佔總股本的25%,但他的股份只佔0.86%,是全世界股份最少的董事長,和一些老總沒法比,但他從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真正把企業當成了自己的家。他說:『能為更多的人謀幸福是最大的幸福,把我們這塊天地搞好、讓職工過上好日子就是我的追求和人生價值』
成功在於清廉
范喜坤對事業充滿著激情,對職工充滿著全身心的愛,在自己的利益問題上始終保持著廉潔的作風。范喜坤常對乾部說:『責任重於泰山,成功在於清廉』、『一定要把事業放在心上,把心放在職工身上,把精力放在全心全意為職工謀利益上。』他不僅注重『三個代表』的學習和先進性教育,而且處處以身作則,踐行『三個代表』。多年來,他給自己定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自己的親戚朋友不能和公司做買賣。他沒有安排過一個親屬到廠裡上班,侄男外女有20幾個,家庭生活都很困難,三番五次找過他想到廠裡乾份工作,都被他拒絕,就連做臨時工也不行。他說,他們恨我也是正常的,有什麼辦法?只能『貞節』到底了!
每年由於業績突出,范喜坤都受到上級的各種獎勵,他或者交到財務,或者捐給廠裡的救助貧困基金會,累計起來有二十多萬元。2007年初,在他積極倡導下,公司成立了扶貧濟困基金會,他又主動帶頭捐款,並號召乾部職工捐款,現在基金會己收到全體員工捐款37.3萬元,他個人向慈善基金捐款64292元,救助困難職工478人次,救助資金達229112元。他更是一個滿懷仁愛之心的經營者。多年來,他始終堅持『造福鋼飛員工,回報當地社會』的經營理念,關心關注公益事業的發展,在捐資助學、扶貧濟困、贊助地方修路、改善當地交通,為周圍村民改造供水、供電設施、支持新農村建設,為汶川地震捐款等共計捐款達800多萬元,深得企業員工、社會各界、當地百姓的廣泛贊譽和好評。他本人多次獲得黑龍江省優秀共產黨員、黑龍江省光彩企業家、哈爾濱市勞動模范、哈爾濱市第二屆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優秀民營企業家、阿城區特等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范喜坤真的不收禮,在客戶中也廣為人知,也有一些客戶不信,碰過釘子,在他身上辦不了個人交易的事,但更多的人是打心眼裡敬佩。每逢節假日,有些朋友送給他的酒、水果、魚等食品,他一律讓司機送到招待所,請公司的生產骨乾、管理骨乾分享,或乾脆讓辦公室分送給一線員工。2005年,他的女兒結婚,他沒有告訴廠裡的任何人,就連班子成員也不知道。婚禮很簡單,沒用一臺車。他要講排場,可以說很容易,但那不是他的性格,妻子、女兒也非常理解他。這在當今社會看似平常的事,一般人都很難做到,但范喜坤做到了。
范喜坤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憑著執著的信念和追求,拯救了一個企業的命運,造福了一方百姓,在百姓的心中豎起了一座共產黨員的豐碑。他雖已年過花甲,仍在無怨無悔地追求,為了企業、為了職工,拼搏、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