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一個平凡而善良的女人
2014-01-21 14:11:58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她相貌平凡,講話平靜而舒緩。坐在人群中間,可能沒有人會特別地注意她。但就是這樣一位貌似普通甚至有些柔弱的女子,卻做出了令人感動不已的孝敬公公的事跡,在別人看似非常難行之處,她卻做得極其自然。她就是阿城區通城街道新華二廠社區的明桂華,她用她的付出換來了一個家庭的幸福和諧,用她的人生故事詮釋了當今社會的賢淑孝順。

  今年51歲的明桂華原是阿城區玉泉街道的居民。1987年,26歲的明桂華和當地居民王俊走到了一起。王俊是家裡最年幼的兒子,結婚的時候父母身體雖然還算硬朗但年紀也都已經很高了,其他子女又都早已成了家。作為新婚媳婦的明桂華就毅然決然的決定要和老兩口生活在一起,希望能更好的照顧老人,讓老人能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婚後的日子忙碌而辛苦。明桂華自己開了一個小店,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在店裡忙,還要在店裡做好飯趁熱給老人送回去,照顧老人吃完飯,自己有時候都顧不上吃一口又要匆匆忙忙的往店裡跑。店裡不忙的時候還要給老人洗衣服,打掃衛生。盡管生活不富裕,但在她的悉心照顧下,老人們笑口常開,一家人和和睦睦,苦中有樂。

  2004年的清明節,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明桂華的丈夫在工作中發生了意外,年輕的丈夫沒有留下一句話,就離開了這個世界,留下的只有一對年邁的老人,和一個剛剛上高中的女兒,這對於一個年過四十的女人來說無疑是一次致命的打擊。婆婆經不起兒子去世的打擊也在不久後離世,她的小店也沒有辦法再繼續經營了。經受不起爸爸去世的打擊,女兒的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沒辦法她只好賣了房子來到阿城區龍滌學校附近陪同女兒學習。公公因為兒子撫恤金的事情和家裡的其他兒女發生了爭執,一氣之下自己一個人來到老年公寓生活。老人當時已經86歲高齡了,看到公公一個人孤單的在老年公寓生活,明桂華心裡很是難過,默默的哭了不知多少回。可是自己在女兒學校附近租的的房子實在是太小,沒辦法把老人接到家裡來照顧。她只好每隔幾天便去看望老人,給老人送吃的用的,給老人洗洗涮涮。公寓的其他老人開始並不知道來看老人的是兒媳婦,都對老人說:『王大哥,你好福氣,生了個好女兒啊。』老人滿眼淚水的和其他人解釋『這哪裡是女兒,這是我的兒媳婦啊,兒子去世了,她還一直來這裡照顧我,比親生女兒對我都好啊。』每每聽到這些,她總是會心的笑著說『沒什麼,都是應該的。』就這樣她不論冬夏的堅持在女兒學校和老年公寓之間奔忙,給老人送來無盡的溫暖。

  2007年女兒考上了大學,可是公公卻不幸患了腦梗癱倒在床上,公寓已經沒有辦法照顧這種病情的老人了,於是建議明桂華將老人送到專門的地方養老。老人躺在病床上,哭著說『小明子啊,把我送走吧,我不能再給你添麻煩了啊。』她含著淚水看著老人,內心卻始終有一個聲音在對自己說『我不能放棄老人,如果我都不管了,那他該怎麼辦。』盡管親人和朋友們都極力反對,但明桂華還是在新華二廠社區買了房子,把老人接回了家。剛開始老人根本不能行走,她便為老人買了輪椅,每天用輪椅推著老人到外面曬太陽,一點一點的攙扶老人學習走路。開始社區裡的人並不熟悉他們,都以為他們是一對父女,後來社區的領導問候關心老人,和老人聊天纔了解了詳情。

  有時老人也會像小孩子一樣任性:他說要到外邊去,明桂華無論在做什麼,必須馬上推他出門;他說想吃肉了,明桂華不管手頭多拮據,必須馬上買肉回來。老人偶爾也會發脾氣甚至又喊又鬧,但她從來不發脾氣總是耐心的哄著,安撫著,一次次地使老人轉怒為喜。別人問明桂華有沒有因為老人『不領情』而感到委屈,她總是笑著說『沒有』,因為早已熟悉老人的脾氣,不會與之計較。再說,照顧老人並不是為了得到回報,只要老人過得開心就行了。在她和老人之間,有一些外人看不懂的『手語』,這是她用心揣摩之後自創的。老人做拿筆寫字狀,明桂華就知道她想孫女了;老人做推車狀就是要出門曬太陽了,他們之間的交流有時候連她的女兒都無法弄懂,但是老人只要做了,她就能很快的理解老人的意圖。家裡條件不好,做了好吃的東西,她從來捨不得自己吃一口,都留給老人吃。

  過度的操勞使明桂華顯得比實際年齡要蒼老許多,但是在她臉上從來看不到委屈、埋怨的表情,她臉上始終帶著淳朴、樂觀的笑容。她總是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兒媳所應該做的,很平常……』遠近鄰捨知道有這樣一位平凡而善良的好媳婦時,不由得或慚愧,或敬佩。很多人都效仿她,在家孝養父母、公婆,使許許多多矛盾重重的家庭回歸祥和與歡樂。一個真正行孝的人,感動的不僅僅是一個家,還感動著許許多多的家。

責任編輯: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