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1965年的辛亞娟是阿城繼電器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女工。1987年辛亞娟與同廠工作的同事張亞彬結為夫妻,婚後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勤儉持家,孝敬老人、培育後代。丈夫是公司的骨乾力量,妻子是技術上的行家裡手。街坊鄰裡關系和睦融洽,同事親友關系友善和諧。夫妻二人雖都是不善言表不愛張揚的個性,卻都擁有樂於助人的品格。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夫妻二人帶著一個女兒過著雖不算富足但卻溫馨快樂的生活。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2005年一場無情的災難降臨到他們的頭上。災難面前,辛亞娟這個平時少言寡語溫文爾雅的普通女工,卻用自己驚人的舉動為這個不幸的家庭橕起了一片愛的天空,用自己的一顆腎髒挽救了愛人的生命,譜寫出一首愛的樂章。
2005年12月,愛人張亞彬感到全身乏力,到公司醫院檢查的結果被懷疑是尿毒癥,後經哈醫大二院復診確認了病情。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越來越重,雖幾經輾轉多方求治,但終因頑癥難醫而告失敗,他只能靠透析暫時維持,隨時可能失去生命,換腎成了唯一的治療途徑。換腎配型時,他的親兄弟和侄子的配型全部失敗。每周都要透析,等待腎髒供體,但是供體嚴重缺乏,透析又需要大量費用,眼看著家境每況愈下捉襟見肘的經濟狀況,注視著終日奔波疲憊不堪的妻子,張亞彬在一次次失望的煎熬中准備放棄治療。此時,為人妻、為人母的辛亞娟不顧丈夫的反對,毅然踏上了赴長春白求恩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列車,她要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丈夫,用自己的腎髒為丈夫移植。
也許是上天眷顧這對恩愛夫妻,配型結果是辛亞娟與丈夫的配型成功,各項指標都很吻合。2007年6月27日,夫妻倆做了腎髒移植手術,手術非常成功。現在,張亞彬重新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辛亞娟在公司領導的照顧下,換了一個輕松的工種。他們面前的路還很長,張亞彬需終生服用排異藥物,對他們夫妻來說,吃藥治病是一筆非常沈重的負擔,但他們有信心相互攙扶著走下去,因為他們彼此視對方為自己的生命。
今年元旦,是張亞彬的生日。經過生死離別考驗的妻子辛亞娟買來了蛋糕,准備點燃蠟燭,來慶祝丈夫這一難忘的生日,從生命的邊緣被妻子救回來的張亞彬執意要只點一根蠟燭。溫暖的燭光中,他們相互依靠著、相互依賴著、相互感動著,靜靜的、默默的,憧憬著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