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22日訊 “當下,我省各級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在飛速發展,但各級醫院的診療技術水平依然相差非常大。”在我省兩會上,省人大代表、哈醫大一院院長周晉教授建議,醫療資源的合理整合需要打破隸屬關系,組建醫療集團,使醫療技術及醫療技術人員共享,讓每個患者在醫療集團內,均可以得到及時准確的診斷和細致周到的治療。

周晉圖片由本人提供
現狀:
大醫院人滿為患
小醫院少人光顧
周晉說,隨著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國家對基層醫療單位的建設也非常關注,尤其是硬件方面,基本上能滿足人們的就醫需要,就醫環境也得到明顯改善。但目前最突出的問題仍是人纔的匱乏,即好大夫太少,使得基層醫院的醫生存在學歷不高,人員老化,未進行過系統培訓等問題,使病人不信任一、二級醫院,而是捨近求遠去三級醫院看病,造成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無人光顧的局面。再有,有的基層醫院還因為技術及各項檢查措施不到位,也存在延誤患者最佳診治時機的現象,這也使得人們不論大病小病,均湧向大醫院。
辦法一:
組建醫療集團好大夫輪流下基層
周晉說,衛生服務體系應當逐步打破衛生資源的隸屬關系,如組建醫療集團,而且這個醫療集團應有一個“紐帶”,可以緊緊的將省與市之間、市與縣之間、縣與鄉之間的醫療技術人員連在一起,人員相互流動,可以統一調配。
這個“紐帶”可以是經濟杠杆的,通過合理的工資待遇,使調動的技術人員安心於當地的工作。這樣大學生的分配也打破一、二、三級醫院的界限,統一進入醫療集體進行調配。對於三級大醫院的中級以上醫生可以長期輪流到基層醫院工作,並安下心來,真正的將技術傳給基層醫院,這樣一、二級醫院永遠都有好醫生,另一方面,基層的醫生也可以直接到大醫院工作,可以幫助提高技術水平,有利人纔的培養。
辦法二:
合理配置資源建特色專科“物盡其用”
周晉說,在組建醫療集團的前提下,還需要加快衛生資源結構布局的調整,合理配置衛生資源。政府可根據地理位置、建制規模、人員結構、技術力量合理的配備設備設施,避免設備的重復購置,減少資源浪費。
同時,成立醫療技術協作組。也就是在編制體制不變的前提下,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根據臨床工作需要適時開展技術合作,打破院與院之間的距離,實行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共同完成醫療任務。這種整合形式側重於“人盡其纔”,使醫療技術及醫療技術人員共享。
此外,還可以設立特色專科。醫院為了適應醫療需求,可以將與某項技術密切相關的技術人員和專項設備集中管理,成立臨床診療中心,形成醫療特色技術。這種形式,可以使人員、設備的管理和使用有明確的界定,力求“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