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臨終患者們令人動容 護士長眼中逝者的最後時刻
2014-03-24 10:41:32 來源: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晚報3月24日訊 每天都在經歷著生生死死,一周至少送走一位患者。如果護士是白衣天使,那麼管玉芝這位天使則是站在了生與死的路口,幫助患者消除恐懼、減少痛苦,陪伴他們走好最後一程。

  管玉芝在親眼目睹102位危患的人生最後一程、親耳聽到他們的臨終遺言後,她總覺得心中裝滿了沈甸甸的人生百味。

  昨天,記者與管姨坐在護士站的小休息室裡,靜靜聽她訴說那些人生感受……

  酸

  獨生子女<擔子重

  翻看管姨的記錄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102位逝者的名字、年齡、死亡原因、入院時間和死亡時間……每位五六十歲逝者的名字前,都會有一個心形符號,管姨說他們和自己一樣,都是獨生子女的父母。

  『這些都是我的同齡人,被病痛折磨的最後幾個月裡,只有一個孩子24小時的照顧守候,連個替換的人都沒有。』管姨說,病床上的父母此時念叨得最多的是——讓獨生子女照顧父母,太不容易了。

  54歲的老劉上個月走了,他26歲的兒子小劉卻不會給父親穿壽衣。『這不能怪孩子,他哪兒經歷過這些啊!』在管姨眼裡,小劉已經很孝順了。自從老劉住進來那天開始,小劉也一同住了進來。白天他上班,媽媽陪護爸爸,晚上小劉下班後,再坐上一個小時公交車趕到醫院替換媽媽,癌癥晚期的父親疼得整宿睡不著覺,他就給爸爸唱歌。

  『小劉這孩子經常一宿也睡不上個囫圇覺,第二天7點不到就得去上班。他爸住院三個月,他累瘦了20斤。』管姨說,同樣作為老知青的老劉總念叨孩子太累了,連個能替換的人都沒有,獨生子女身上的擔子太重了。

  甜

  兄弟姐妹三班倒

  老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在管姨眼裡大多數家庭都是久病床前有孝子的。盡管孩子們也知道父母已經病入膏肓,但他們仍在努力著,想讓老人的最後一程走得舒服些。

  癱瘓在床五年,一個褥瘡沒有,線衣線褲每天一洗,枕巾只要有汗就立刻換掉……付家兄弟姐妹六人在老母親彌留之際,對老人照顧得堪稱星級標准。

  管姨說,在老太太住院期間,付家兄弟姐妹六人按兩人一組,編成三組,按照上午、下午、晚上進行三班倒。『老太太真有福,天天有兒女在床前盡孝,互相間和睦友愛。』她說,老人快咽氣的時候,一只手拽著老三的手,一只手拽著老大的手,要往一起放。大女兒哭說著:『媽!我明白,三弟家困難,我一定會幫他,你就放心吧。』

  苦

  臨終男孩只想『媽媽抱』

  最讓人心碎的離別莫過於白發人送黑發人。同樣在臨終關懷病房內,小寶(化名)這兩個字,是管姨和她四位同事的『死穴』,一提起小寶,她們5個人就會掉眼淚。

  『小寶纔8歲,他患的是肌無力。就像《非誠勿擾》電影裡的那個人一樣,身體一點一點地失去知覺,最後多是因為呼吸道衰竭後,病人不能自主呼吸導致死亡。這種病在我們的病房不是很常見,小寶纔8歲,就得了這種病,孩子到最後時,被折磨得連說話都沒有力氣,反來復去說的就是一句話「媽媽抱」。當時所有在場的醫護人員都哭了。』盡管經歷了這麼多的生離死別,可是提到小寶最後的可憐模樣,管玉芝幾次哽咽。

  辣

  臨終病人不敢進病房

  住進臨終關懷病房的病人最怕的就是死亡。這種恐懼使得他們求生的欲望更加強烈。管玉芝說,病人們最怕的就是離開醫院,醫院是能給他們安全感的港灣。好多人在彌留之際,都哀求大夫和護士:『救救我!救救我!』

  對於死亡的恐懼,張先生表現得更加強烈一些。肺癌晚期的他被家人送到臨終關懷病房。可自從辦了住院手續後,張先生卻一步都沒邁入病房。『我不睡病床上,我怕躺下了就再起不來了。』張先生白天晚上都坐在輪椅上,在走廊裡溜達來溜達去,就連睡覺都是在輪椅上睡。

  咸

  後悔年輕時沒對自己好點

  跟在管姨身後,記者把7間病房走了一遍。盡管每位患者身邊都擺滿了各種美食,可問他們想吃點什麼,又都搖搖頭。『難受啊,啥也吃不下!』一位肺癌已經擴散的大爺問我們,外面的樹是不是快綠了?

  每個人在彌留之際時,心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些遺憾。管玉芝說,很多老人都後悔年輕時沒對自己好點。王大娘曾向管姨說了她的『遺憾』,『年輕時我就想去看看大海,在海邊住幾天。可那時候孩子多、工資低,也沒那條件。到後來孩子成家立業了,又幫忙照顧孫子外孫,盡管兒女幾次想帶我去看大海,我都想他們工作忙,別耽誤工作,就拒絕他們了。』王大娘告訴管姨,她特別後悔沒完成這個心願,這輩子也沒見過大海。

  管姨告訴記者,因為這份工作,她現在對很多事都看得很開。管姨還說,她希望每個人都好好活著,珍惜每一天,愛自己、愛身邊的人。

  澀

  男患者遺憾

  照顧家人太少

  胡大爺是昨天剛搬進來的,與其他患者相比,他似乎看不出有『臨終關懷』的感覺,健談而且還挺樂觀,他自稱『光杆司令』。因為他沒有老伴、沒有子女,在生命最後的時光,他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嘲笑著自己『沒正事』。

  在管姨的記憶裡,大部分男患者在生命最後一刻都會有胡大爺的『遺憾』。

  『有些人,只有在失去後,纔發現珍貴。』說起去年過世的陳先生,管姨說這是個一輩子愛喝大酒、脾氣暴躁的老頭。

  年輕時,陳先生是個司機,每個月經常有二十多天不在家,而他回到家後,又找哥們喝酒,對家裡老人和孩子很少照顧,對妻子更是非罵即打。這樣的婚姻,自然逃不掉離婚的命運。離婚後妻子帶著女兒再嫁他人。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依舊孤身一人的他,越來越後悔當初自己的種種不是。

  當老陳拿著癌癥晚期的診斷書,住進臨終關懷病房准備『等死』的時候,前妻和女兒出現在他的病床前,一直悉心照顧他。

  據說,因為有家人的陪護,老陳走時很安詳。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