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一腔真情系百姓
2014-01-21 14:08:45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姜立君,男,1963年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平山供銷社主任。他於1983年參加工作,先後擔任過倉庫保管員、采購員、業務員、副主任,1996年任現職。16年來,他心系供銷事業,銳意進取,勇於創新,不斷完善供銷社經營管理機制,憑借獨特的經營管理理念,創新思維,紮實苦乾,帶領乾部職工克服重重困難,實施開發改造戰略,使平山供銷社發展活力明顯增強,經濟實力大幅提昇,服務功能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高,社會影響力與日俱增。

  一、深化改革,單位面貌煥然一新

  上任伊始,面對著資金短缺、包袱沈重、經營狀況舉步維艱、各種問題和矛盾突出的極度困難局面,姜立君克服重重困難,統一班子成員的思想,圍繞供銷社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帶領和團結廣大職工拓寬思路、積極探索,采取大膽改革、銳意實踐等一系列舉措,單位不僅償還了370多萬元的債務、解除了210多人的龐大包袱,理順了勞動關系,而且使資產負債率降低了66個百分點。他按照『入社自願』和『出資競崗』的原則,重新吸收農民、非農民社員23人入社,吸納社員股金和債轉股總額為101萬元,不僅使單位的發展增長了後勁,村屯網點也由過去的17個增加到目前的37個,網點覆蓋率已佔全鎮自然屯的70%,全年銷售收入達到了79萬元。同時實施開發改造,將原來的兩層辦公樓拆掉,籌集資金興建了集商服、住宅於一體的平山供銷社綜合樓;創辦新項目,利用原有400㎡的危老房屋和3700㎡的場地,投資1900多萬元,建成總建築面積16400㎡的平山百合嘉園商住小區,社有資產從危老破舊,變為全面優良,實現了保值、增值。目前單位資產已達577萬元,其中固定資產317萬元,有效資產利用率達到了96%。

  二、情系三農,服務體系已經形成

  供銷社『根在農村,本在流通,質在合作』,宗旨是服務『三農』。姜立君把落實宗旨和加快發展緊密相連,結合發展實際,經過探索和研究,全面開展了為農服務工作。

  他為了推動當地特色農業發展和農副產品、山產品的經營,恢復傳統項目,經充分論證,綜合測算和市場評估,結合實際,對原農副產品采購站進行了翻建改造,規劃設計了以農資、糧油食品、農副產品及廢品收購和餐飲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四個農村綜合服務項目,項目總投資300餘萬元,該項目的實施得到了各級聯社和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個總建築面積2064㎡,古朴、典雅、服務功能完備的綜合樓已經落成,其中包括1200㎡飯店、營業廳、倉庫、鍋爐房等附屬建築。這個項目的建設,積極助農增收,有效地推動了當地山產品、特色農業的發展。

  三、引領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

  姜立君在改革發展的實踐中,始終堅持為『三農』服務的辦社宗旨,從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入手,以助農增收為切入點,引領農民進入市場,適時組建各類專業協會,發展農家店,創辦專業合作社。從2003年起,他先後帶領農戶創辦了平山養蜂、養鹿和特色韭菜種植三個專業協會。如今,三個專業協會共吸收農民會員126戶,吸納農民411人。自協會成立以來,他們積極為入會農民提供技術諮詢、市場信息、倉儲運輸等服務,並主動推銷協會產品,幫助農民做好市場調研與營銷策劃工作,他組織12名農民經紀人參加職業資質培訓,聘請專業獸醫、農技師各一名,組織協會、專業合作社和農民參加各類農產品交易會三次,累計實現為農增收創效140餘萬元。他結合『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建設新農村的契機,在平山、松峰山兩鎮共發展農家店36個,並全部通過哈爾濱市商務部門驗收,使國家的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姜立君在為民服務中不斷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為農民服務能力。他的農資事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他並沒有將眼光局限於此,他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晚上睡不著覺,琢磨著怎樣帶領農民增收致富,上網收集各種農民致富信息,分析著各種養殖業的市場行情。2006年,他遵循『服務社員、帶動農戶、拓展營銷、助農增收』的理念,結合實際,聯合19戶農民共同出資570萬元(供銷社控股)購置荒灘、荒水51畝,相繼創辦了生豬養殖、冷水養魚和家禽養殖三個實體型的三灣專業合作社。五年來,共為本地農民提供優質仔豬6200頭,投放市場育肥豬3100頭,僅養豬專業合作社就實現收益67萬元。此外,投放山?魚、山胖頭、鯽魚苗7萬多尾,存欄蛋雞常年保持在2000只以上,鮮蛋上市量佔周邊三個鄉鎮上市總量的40%。三個專業合作社的成功創辦,既帶動了農民,也發展了自身,不僅使基層社與農民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而且建立起了共同增收致富的長效機制。

  姜立君在不斷的為民服務和創業進取中,常常在工作之中忽視了自身的健康。下班了,勞累了一天的他仍在考慮工作,同事們讓他回去休息,他卻說沒事的,你們下班吧,我再呆會。他經常工作到深夜,研究方針政策,考慮怎樣纔能為老百姓帶來更大的效益。在不斷的熬夜中,姜立君的身體發出了危險的信號。可是這麼多年來,他卻拿大病當小病,拿小病不當病,有時候得病身體難受的不行,仍然堅持在第一線工作。他埋頭苦乾,不事張揚,以勤勤懇懇的精神和個人的創業經驗,帶動和幫助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十多年來,姜立君前進的腳步始終沒有停下。他一直在摸索著如何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承諾,如何帶領農民致富,如何為百姓造福。他帶領供銷社的廣大職工搞創新、謀發展,造福農民、惠及職工,一步一個腳印,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明顯成效,使供銷社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拓寬,使供銷社形象和經濟實力得到了跨越性提昇,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他的能力和人品深受單位職工和當地農民百姓的稱贊,他一腔真情系百姓,成為帶領百姓致富的帶頭人。

責任編輯: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