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5月15日訊近日,哈市朱先生向本報記者反映,稱其最近帶著5歲的兒子去了學府書城,並選購了幾本兒童讀物,可回家後纔發現,這幾本書居然都有毀損,“其中,一本漫畫有好幾頁被撕掉,開了‘天窗’。”朱先生說,他馬上返回了書城去退換。盡管換書很順利,但他還是有疑問:在書店毀損讀物的都是什麼人呢?對此,記者對冰城書店進行了一番走訪調查。
被拿走了贈品的圖書。

因受損而散落的卡片繪本。
書店:書籍受損嚴重多是兒童所為
近日,記者來到哈市南崗區學府書城,在二樓“少年兒童讀物”專區看到,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選購書籍。當記者問到圖書毀損現象是否嚴重時,該書城工作人員無奈地點了點頭,“兒童讀物毀損情況很嚴重,尤其是漫畫書、粘貼畫和卡片繪本,這三種書的破損率均在40%左右。”工作人員介紹,“在雙休日和寒暑假時,人流量比平時多好幾倍,受損的書籍也會更多。”
隨後,記者跟隨工作人員走到一個書架前,工作人員指著一堆散落的卡片說:“這些卡片本來是裝訂在一起的,但有人拆掉了包裝,拿走了其中的幾張。”在一個角落裡,記者看到窗戶上貼滿了密密麻麻的粘貼畫,粗略數了數,一共將近50張。工作人員說,這些粘貼畫本來都是圖書裡的,現在被人撕下來貼在窗戶上,“一些損壞程度較輕的圖書,書城會以極低的價格出售;那些嚴重受損且實在賣不掉的,只能完全由書城承擔損失。”
道裡區新華書城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因書架都比較高大,如果有人做點“小動作”,實在很難發現。記者發現一些卡通畫、粘貼畫和卡片繪本等,不是用絲帶穿起來掛著,就是用一整張透明塑料布蓋上,且周圍用膠帶固定,上面寫著“購買請找營業員”。一位工作人員說,這樣做實屬無奈,就是為了防止“被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因為漫畫書和卡片繪本“花花綠綠”的,最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同時也是被破壞最嚴重的。“撕書的大部分是四五歲的孩子,我們也沒什麼好辦法。”學府書城的一位負責人表示,“由於沒有相關的處罰規定,一旦發現撕書,也只能讓‘撕書者’買下了事。”
專家:在書店等場合
家長需正確引導
記者也隨機對幾位家長進行了采訪,他們紛紛表示,“孩子撕紙撕書的情況很嚴重,但凡是紙質的都沒跑。”那麼,孩子為啥愛撕書?對此,哈爾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於輝老師表示,孩子在6歲前撕紙是正常的,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興趣,家長只需進行正確引導。
於輝表示,撕這個動作可以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手指靈活性和手指力量的運用。一般來說,孩子7個月大時開始撕軟紙,隨著年齡的增長,撕紙的頻率也會越來越大。這時候就需要家長進行正確的引導,告訴孩子什麼可以撕,什麼不可以撕,使其養成正確的“界限觀”。尤其是在書店、圖書館等公共場合,家長更要積極引導孩子,纔能有效避免孩子“破壞公共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