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2日訊 李海莉,是一名孤獨癥兒童的母親,也是很多名孤獨癥患兒的老師。在五常市創辦孤獨癥訓練中心10年來,她親身經歷了苦惱、懮愁、無助,也收獲了開發孤獨癥兒童的智力、改變他們的行為而帶來的成功與喜悅,她的愛心與付出更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李海莉(中)與孩子們開心地在一起。
自閉癥也叫孤獨癥,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發育障礙,得了自閉癥的人無法正常地進行社交,與他人溝通能力很弱。有人說,孤獨癥兒童是星星的孩子,美麗而殘缺,目前世界醫學界尚沒有一種藥物可以預防和治療。很不幸,李海莉的孩子患了孤獨癥。孩子2歲時被確診為孤獨癥,那一刻悲傷、痛苦如潮水般湧過來,李海莉任眼淚無聲地流淌。
此後,李海莉強忍悲痛,讀書、上網,瘋狂地搜集一切關於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的資料,到處去考察學習。後來她帶孩子到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跟孩子一起做康復訓練。那段日子,她就像機器一樣,從早晨睜開眼就開始教孩子說話,看到什麼說什麼,一遍、兩遍、無數遍……她把所學到的知識貫穿在孩子的康復訓練中,在單調枯燥的重復中,孩子終於在6歲時喊出了第一聲“媽媽”。那一刻,李海莉情不自禁地哭出聲來。整整6年啊,孩子終於能說話了。
李海莉付出的艱辛,讓她想到其他孤獨癥兒童家庭的痛苦,為了讓更多的孤獨癥兒童減輕疾病困擾,讓更多的家庭擁有希望,2004年4月,她創辦了五常市唯一的孤獨癥訓練中心——星星灣啟智能力訓練中心。
創辦之初,只有李海莉和2個老師,就訓練李海莉孩子一人。每天,她們輪流手把手教孩子,孩子身上一點一點發生的變化,讓更多的家長看到了希望,一些家長開始帶著孩子來諮詢,後來就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接受訓練。孤獨癥的孩子比較刻板,大多數沒有語言能力,有的孩子還有暴力傾向,抓傷、咬傷老師也是家常便飯。為了讓孩子們開口說話,李海莉和老師們手把手、一對一,耐心、細致地教孩子們練習發聲說話。有時,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拼音字母,一個阿拉伯數字,也要訓練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在這種反反復復的訓練中,教室裡的小坐椅被磨得褪了色掉了皮,康復訓練室內的教具也換了一茬又一茬。令人高興的是,孩子們的語言能力一點一點進步著,從不會說話到會叫爸爸、媽媽,從不認識阿拉伯數字到能夠數到幾十個數。這些對正常的孩子也許不算什麼,但對於孤獨癥兒童來說,那就是一個質的飛躍。
經過多年的發展,星星灣啟智能力幼兒園目前已有10名經驗豐富的教師,有40名兒童在這裡康復,他們不再是一顆顆孤獨的“星星”。通過科學的教學模式,加上老師們持之以恆的訓練,很多孩子雖然還不能完全像正常孩子一樣,但是他們不再活在自己的孤獨世界中,他們的臉上開始有了笑容,可以與人進行交流,有了常人的喜怒哀樂。對於孩子們的一點點進步和變化,老師與家長們都看到眼裡,喜在心上。每當這時,李海莉都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價值的,不僅讓孤獨癥兒童走出了陰霾,而且幫助一個個家庭減輕了痛苦。
李海莉的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贊譽,五常市殘聯將全市首家孤獨癥兒童訓練基地設在了星星灣啟智能力訓練中心,五常市的領導和愛心人士也經常看望這些孩子,帶來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