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易連軍用孝心呵護94個『爹媽』
2014-08-12 18:49:14 來源:東北網  作者:包海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2日訊  “吃飯了,媽!慢慢地張嘴,慢慢地,別燙著啊……你不要動了我喂!媽,能吃飽不?”

  如果聽到上面一段話,很多人會以為是孝順的兒女在給母親喂飯,其實這是記者在齊齊哈爾市建華區誠信失能老人護理院看到的易連軍照顧老人的一幕。

易連軍巡視護理病房。東北網記者 魏義松 攝

  11年裡照顧過700名失能老人

  今年60歲的易連軍是齊齊哈爾市建華區誠信失能老人護理院的院長,2007年被評為鶴城十佳孝星,2010年至2012年連續3年被評為鶴城十佳孝親敬老楷模,2012年被評為感動鶴城十佳市民榮譽稱號。2013年,易連軍獲得“感動龍江”十大人物。

  創辦誠信失能老人護理院,還要從2003年說起,那年易連軍母親患腦血栓癱瘓在床,作為齊齊哈爾鐵路醫院主管護師的她護理了母親整整四年。“一個失能老人能壓垮一個家!”有了切身體驗的易連軍為解決失能老人和家庭的痛苦,決定發揮自己的特長為這些家庭和老人解決困難,於是辦起了失能老人護理院。而這個以接收失能老人為主體的護理院,她一辦就是11年。

  “母親去世後,我也覺得這個工作太辛苦了,不想乾了,可看看那些老人不捨的眼神,看看他們親屬愁苦的表情,還是繼續吧!”

  11年間,在易連軍創辦的誠信失能老人護理院裡,700餘位失能老人接受過她的悉心護理,年齡最大的105歲,其中12位人康復回家,有16名氣管切開的病人拔掉了套管恢復正常生活,114名褥瘡患者完全治愈。

易連軍給老人喂飯。東北網記者 魏義松 攝

  把失能老人當成爸爸媽媽照看

  現在,在誠信失能老人護理院內還住著94位失能老人,易連軍親切的稱呼他們“爸爸”“媽媽”,而老人們也稱呼她是自己的“大閨女”。“這麼喊,我覺得一下就把和他們的距離拉近了,我們好像是親人一樣!”

  易連軍說,自從開辦了失能老人護理院,她基本就住在了這裡,每天晚上睡覺也要開著房門,“聽不到老人們的聲音我就是睡不踏實”。她惦記著老人,老人們也離不開她,每次易連軍要出門最受不了的就是老人們不捨的眼神,這也使得她盡量不離開老人,出門盡量早回來。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離開過老人們十多天,她上火左眼充滿血絲,牙齦也腫了。一回來,老人們向她喊“我大閨女回來了,你乾啥去了,我可想你了!”

  在誠信失能老人護理院每層都張貼著護理制度和規定:每天給老人測血壓、測脈搏和體溫,指導用藥;每3個小時給患病老人翻一次身,而且24小時不間斷;定時給老人敲背、按摩;鼻飼老人每天需5次進餐,每餐營養搭配都有嚴格的規定;定時做眼睛護理、口腔護理;定時擦身理發;定時喂水喂飯……

  “要讓失能老人有尊嚴的活著!”易連軍說,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易連軍用細心照顧老人,用愛心呵護老人,用女兒般的孝心體貼老人。


易連軍給老人理發。東北網記者 魏義松 攝

  把失能老人護理院辦成了公益

  走進誠信失能老人護理院,每個房間都是空氣清新,每個床位都是床單被單雪白,很難讓人相信這裡住著的是需要常年臥床的失能老人。不過你如果認為這裡收費高昂的話就錯了,這裡最高費用僅是每月1800元,一些入院比較早的老人每月只有1300元,這樣的價格在齊齊哈爾市連一個保姆都請不到。

  很多人勸易連軍,沒黑沒白的照顧這些失能老人,辛苦不說,壓力還大,多收點費用多掙點也行啊,可易連軍卻始終不同意,她一直實行入院後護理院費用不增加的原則。

  還有人給易連軍出主意,護理費用不增加,但是一些項目可以單獨算錢啊,口腔護理一般的醫院每次收10元錢、下次胃管收20元,你半價收費,每月也能增加大筆的收入,而且老人們的家屬也說不出什麼,但是易連軍還是沒有接受。

  “有時護理費用漲了一百,就可能有家庭負擔不起而離開這裡,捨不得這些老人走!”易連軍說,這些年建立的已經是親情,她知道老人們回到家裡後會是種什麼樣的境遇。在照顧老人們的日日夜夜中,易連軍已經與他們建立了難捨的感情,她不想讓老人在承受一絲的苦痛。

易連軍為老人清洗毛巾。東北網記者 魏義松 攝

  記者采訪中,誠信失能老人護理院所在的齊齊哈爾市建華區一位領導說:失能老人護理院沒有愛心辦不了,沒有敬業心辦不成。易連軍不但是為政府分懮、為家庭分懮,更是讓孝親敬老精神在全社會得到發揚光大。

  面對諸多這樣的褒獎,易連軍總是說:“在我有能力的時候,我會悉心照顧這些老人,當我老得需要照顧的時候,希望有人能延續我的愛心付出,也能幫幫我!”

 

[1]  [2]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