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9日訊 數字顯示,去年哈市養老院內的老人意外傷害事件近百起。大部分都通過『私了』的方式解決。有些因為『私了』不成,養老機構與老人家屬只能對簿公堂。全市擁有各類性質的養老機構515家,床位總數3.28萬張,可目前養老院裡老人們有九成以上都沒有參保。據介紹,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一直都是各大保險公司的真空地帶,也是阻礙失能老人進入養老院的門檻。
記者昨天從市民政局了解到,日前哈市正式建立了機構養老人員意外傷害保險制度,有關部門正就具體操作方案進行論證,有望月底實行。
即將實行的保險制度,每年參保費為每人120元,由政府、養老機構、入住機構老人三方承擔,每方承擔40元,這既確保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又降低了養老服務機構的運營風險。如老人發生意外傷害,將根據傷情及有關規定,進行不同額度的賠償,最高可獲賠償5萬元。
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的負責人說,實行後的養老機構老人意外傷害保險制,將為老年人提供基本人身安全的保障。從而減少或彌補因意外傷害給老年人及其家庭帶來的經濟損失,提高老年弱勢群體預防與抵御人身意外傷害風險的能力。
同時,為了給失能老人一個有尊嚴的晚年生活,哈市民政部門已謀劃啟動一批事關民生的大項目,新建(翻建)第一福利院,拆除原鍋爐房,新建一棟失能老人養護中心,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新增床位300張。
多數失能老人選擇家庭養老
剛出爐的《哈爾濱市城鄉老年人失能狀況調查報告》,是市老齡辦經過歷時兩個月的時間,先後深入12個鄉鎮、36個村屯、8個街道辦事處的24個社區,十餘所敬老院、福利院、民辦養老機構,10家大中型企業的退管處和4家機關事業單位的老乾部處進行調研而形成的。
調查顯示,多數失能老人及其子女因經濟或擔心老人發生意外,選擇家庭養老。
家庭養老的老年人日常生活主要是老兩口互相照料。他們渴望來自社會的照料服務,但又沒有經濟上的支付能力。他們擔心自己生病時沒人照顧,獨居的輕度失能老人最怕的是生病,怕得不到及時救治。
常年無法與外界交流,很多老人經常感到孤獨寂寞,他們渴望與人交流。65%的老人希望能有人經常陪伴在身邊,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哪怕是電話聊聊。
□本報記者李玥
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這是每位老人的心願。可對於那些連吃飯、穿衣、上廁所都不能自理的老人來說,他們卻無法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日前,哈市老齡辦深入到方正縣、通河縣、五常市、阿城區的農村和道裡區、南崗區、香坊區、道外區四個主城區的社區,對老年人失能人數進行了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