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抗日英雄趙一曼孫女:父親拒領撫恤金 不讓隨便提奶奶身份
2014-09-06 08:25:15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9月2日,趙一曼的孫女陳紅女士展示奶奶的畫像。

  趙一曼故居。

  趙一曼給兒子的遺書。

  川籍抗日英烈

  趙一曼(1905-1936)

  “紅槍白馬女政委”趙一曼1926年進入宜賓市女子中學(現宜賓市二中)讀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1936年6月30日晨,趙一曼被追敵二度捉捕,受到殘酷的刑訊;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敵殺害。她留有著名詩篇《濱江述懷》等,其故裡四川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

  9月1日,抗日英烈趙一曼的孫女陳紅剛剛從宜賓回到成都,幾天前她剛剛陪同上海滬劇院的工作人員參觀了宜賓市翠屏山趙一曼紀念館和故居,對方想要以滬劇的形式演繹趙一曼的事跡。9月2日下午3點半,記者見到了陳紅,她從一個文件夾中捧出一幅水粉畫,並向記者講述了她心目中的奶奶趙一曼。

  1958年12月,陳紅出生於北京,不到6歲時她就來到宜賓的姨婆家了。姨婆名叫李坤傑,是趙一曼的二姐。此後,陳紅便一直由姨婆和其女肖幼卿撫養長大。

  小時候的陳紅並不知道自己奶奶就是著名的抗戰英烈,她只知道,從沒見過自己的親奶奶,提起“奶奶”這個詞,小陳紅想到的也只是姨婆的樣子。說到這,陳紅小心地從一個文件夾中捧出一幅水粉畫。這幅畫,陳紅一直留在身邊,紙張因歲月沈淀變得焦黃,上面還布滿了折痕,畫中一位身著青色短袖旗袍的年輕女子抱著一個男嬰坐在藤椅上,“小時候,這幅畫掛在姨婆的床頭上,我每天醒來一睜眼就能看到。”後來,陳紅纔從姨婆口中知道,畫中的女子就是自己的奶奶,抱著的男孩便是父親陳掖賢。

  追憶重走奶奶革命之路

  陳紅的高中時代在宜賓二中度過,這裡的前身是宜賓女子中學,奶奶趙一曼也曾在這裡讀書。“老師、同學都知道我是趙一曼的孫女,一直以來都對我非常好。”陳紅說。

  2005年是趙一曼誕辰100周年,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陳紅纔真正“走近”了自己的奶奶。

  “當時是中央電視臺在拍攝一檔關於趙一曼的專題片,他們邀請我一同拍攝。”陳紅說,在這次3個多月的拍攝中,她和節目組一起重走了奶奶當年學習、革命到過的地方,一點點了解奶奶,將奶奶的形象從單一的革命英烈逐漸豐富到一個女人、一個母親。

  陳紅曾前往黑龍江尚志縣趙一曼紀念館,這裡是趙一曼犧牲的地方。“看到她所經歷的那些,心裡很不好受。”陳紅說,“畢竟是自己的親人,如今屍骨無存,很難受。”聽到有傳聞說趙一曼的屍骨慘遭野狗分食,陳紅更願意相信另一種說法,當年有好心的老百姓偷偷將屍骨收回掩埋。

  陳紅輕輕皺了一下眉說,“同樣作為女人、作為母親,我特別佩服她,一個南方女人,獨自在東北,不說氣候適不適應,她能去打仗、去革命,還這麼堅強,真的很不容易。”

  講述奶奶很聰明也很調皮

  因為陳紅的養母肖幼卿和奶奶趙一曼年齡相仿,小時候同在一個私塾念書,所以很多關於奶奶的事情,陳紅都是通過養母知道的。“聽說奶奶上學時很聰明也很調皮。”陳紅告訴記者,奶奶是個愛打抱不平的人,別人受欺負,她就會站出來伸張正義,這個“大姐”風范的女子還十分聰明,“每次被老師懲罰背課文,她都能很快背完,常常讓私塾的老先生拿她沒辦法。”

  在2005年的走訪中,陳紅認識了當時給趙一曼療傷的醫生張柏岩的兒子,他提供了一些父親曾經講述過的關於趙一曼的故事。“當時她的腿受傷了,在東北天氣很冷,血水和棉褲已經完全粘在一起,撕都撕不開。“陳紅告訴記者,“後來因為感染嚴重,張醫生建議截肢,她就堅決地說‘如果鋸腿,我寧願死。’”

  不想給政府增添負擔

  父親拒領撫恤金

  上初中後,每次寒暑假,父親都會把陳紅接到北京。

  到北京家中後,一抬頭,發現門上有一塊鍍金的“烈士家屬”匾。父親這纔說,是政府給家裡送來的,因為奶奶是抗日英烈,“但是政府讓我去領烈士證,我沒去,讓我去領撫恤金,我也沒去。”父親還很嚴肅地教育她,“我之所以不去領,就是不想給政府增添負擔,我們有手有腳,做什麼都能生活,你長大也不能隨便提奶奶是趙一曼”。

  “爸爸當時教我的東西,我記住了,以至於爸爸去世20多年了,我都不願意接受媒體采訪,不願意把自己是趙一曼孫女的身份公布出來,”陳紅說,趙一曼的烈士證,還是2005年黑龍江省尚志市委書記親手送到她手裡的。

  趙一曼就是這樣剛毅的性格,這也被陳紅和她的女兒繼承下來。女兒大學畢業面臨找工作時,有人建議陳紅接受領導的“關照”,但被陳紅拒絕了,“我一直告訴女兒,你有趙一曼的血,我們必須要自強自立。”

  “她的一生只有31年,很短暫,其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革命。”陳紅總結奶奶趙一曼的一生時說,“她在最美好的年華遇到我的爺爺,結婚、生子,也算是完整、無憾了。”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