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21日是“世界林業節”。這個節日在1971年歐洲農業聯盟大會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議並獲得一致通過。

同年11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正式予以確認。許多國家根據本國特定的環境和需求,確定了自己的植樹節。
中國也是開展植樹節較早的國家之一。1915年中華民國政府規定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1929年又把它改為每年的3月12日為植樹節,因為這一天正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一貫重視和倡導植樹造林,確定3月12日為植樹節表示人民對他的敬仰和懷念。
1937年第七屆世界林業大會確定每年3月21日為世界林業節,目的是要各國重視保護森林資源,讓林業為人類服務,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森林是指覆蓋大面積土地並以喬木為主體的植物群落。森林不僅能提供木材和其他林產品、副產品,還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衛生保健、有利國防等多種特殊功能。森林對解決人類當前所面臨的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保護森林、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已成為全人類的共識。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