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5月25日電哈爾濱的家庭主婦林女士最近很煩惱:她習慣在街上隨處可見的『專賣店』或者超市買名牌大米—五常大米,但是卻被懂行的人告知,其買的五常大米相當一部分都是假冒的。
以『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中國名牌產品』著稱的黑龍江五常大米,憑借獨特品質贏得了全國消費者的青睞。然而,近幾年,五常大米『天價』『摻假』等市場亂象頻遭曝光。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五常市五常大米年產量至多為105萬噸,但業內人士估算,全國市場上標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萬噸。這意味著,市場上大量的五常大米都是假冒的。此外,所謂五常『調和米』催生了『拼縫』行業。不少五常市的『能人』從外地收稻,轉手賣給加工企業,利潤十分客觀。
記者在日前哈爾濱市香坊區某超市看到,數十袋『五常香大米』擺放在十分顯眼的地方。雖然這種大米外包裝標著『五常』以及『黑龍江五常優質水稻生產基地』的字樣,但其產地竟然是『哈爾濱市香坊區』。除了產地不符合,這種大米的銷售價格也超低。一般來說,純正的五常大米售價至少為一斤5元至6元,但超市的售價是一斤3.5元。記者問『能不能保證是五常大米』?超市人員默不作聲。
據了解,五常大米中最優的品種是五優稻4號,五常大米的品牌就是靠它在全國打響的。五優稻4號稻種的發明人、77歲的田永泰說,2000年秋他從五優稻1號的自然變異株裡,選出一個特殊稻種—命名為稻花香2號,當年冬季拿到海南加代試種喜獲成功。稻花香2號不僅脫粒後香氣襲人,就連稻子在田間生長時,都能聞到葉片香和稻谷香。
稻花香2號經國家種子部門審定後,確定種子名稱為五優稻4號。田永泰認為,五常大米享譽全國的口碑,主要歸功於五優稻4號,所以只有它纔能稱為正宗的五常大米。
五常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趙春雷認為,從原產地保護產品的定義和范圍看,所有在五常市區域內種植的大米,理論上都可以叫五常大米。2003年,五常大米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原產地保護產品,明確五常市全部24個鄉鎮所生產的40多個品種大米都叫五常大米,執行國家強制性標准GB19266。
五常市農業局副局長秦利明算了筆賬: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約220萬畝,按畝產1500斤水稻計算,年產水稻150萬噸。即使按70%的最高出米率計算,全年大米產量也不會超過105萬噸。
不過,對於五常市加工、外銷多少大米,市政府和農業、質監部門均未能提供權威統計數字。秦利明說,五常市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大米企業為292家,產能達到400萬噸。也就是說,即便理論上五常大米的總產量也不會超過這個數。
但業內人士估算,全國市場上銷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萬噸。難怪連當地稻農都在質疑:『五常水稻產量就這麼多,全國各地咋都在吃五常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