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5日訊 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鞏固穩中向好的經濟發展態勢,必須紮實做好國有經濟的穩增長和提質增效工作。要充分發揮好國有經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定盤星”作用,以激活存量為突破口,切實增強我省國有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後勁,推動龍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新常態下龍江經濟既要靠增量帶動,更要靠存量優化。眾所周知,國有經濟比重大,國有企業數量多,是龍江經濟的顯著特點,這應該成為龍江發展的優勢而不是劣勢。我省國有經濟是多年積攢的家底,這些“老字號”企業現在仍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於體制機制不活、歷史包袱沈重、發展動力不足,導致寶貴存量資產沒有激活用好,這是制約龍江發展的突出短板,也是我們精准發力穩增長的重中之重。我們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破解我省國有經濟發展中的新舊難題,進一步激活國有資產,全面深化國企改革,不斷完善和健全市場經濟體制,真正讓國有經濟在穩增長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要把央企存量激活。央企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經濟穩增長和轉型昇級中發揮著“國家隊”的作用。我省是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主要農產品基地和資源大省,與央企淵源深厚,一直以來都是龍江轉方式、調結構、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尤其在裝備制造、石化等傳統產業中,央企過去是主力挑大梁,現在仍然是重要支橕,還有巨大潛能沒有釋放出來。我們要堅持以項目為中心,精心謀劃,加強對接,特別是落實好省裡與央企的戰略合作協議,加快央企與地方經濟優勢互補、融合發展,把產業鏈條延伸和產品配套留在龍江。要積極作為、主動服務央企發展,抓住央企深化改革的機遇,推進企業重組,鍛造新優勢,在深化合作中解決好地企矛盾與問題,支持其他企業深化改革、激發活力、做大做強。
要把地方國企存量激活。國有企業本身體量巨大,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突出。
同時由於國有企業情況復雜,尤其是近年來受各種因素影響,出現總體利潤下滑、虧損增多等影響發展質量與效益的問題。雖然我省許多地方國企現在困難很大,但資產好、產業好、佔有資源好,生產要素完備,發展潛力巨大。我們要堅持深化改革,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積極施策,既要輸血救急,更要增強造血功能,幫助開拓市場,發展新的產業,探索多元發展新路徑;要緊盯生產經營困難的規上工業企業,處理好長期虧損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加快技術改造和內部挖潛,減少虧損、擴大盈利,同時培育新的增量,確保規上企業總量穩中有昇;要抓緊處置“僵屍”企業,搞好調查摸底,穩妥分類有序處置,盡可能多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
要把墾區林區存量激活。我省墾區發展優勢一直比較明顯,農墾經濟總量相當於齊齊哈爾一個市的規模,潛力特別大。我們要加快農墾改革發展,鞏固和提昇農墾的傳統優勢。但農墾有其特殊性,改革並沒有現成經驗可供借鑒,既不能照搬農村集體經濟的做法,也不能照抄國企改革的路子。農墾改革要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轉變,按照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發展方向,實行母子公司治理結構,推動農墾管理局向管委會轉變,引進戰略投資者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所屬企業拆分、重組、復制和縱向產業鏈一體化,把優勢發揮出來,把潛能釋放出來。林區體制不順也是個老大難問題,要落實《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逐步推進重點國有林區政企分開、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推動地方國有林場政事分開、政企分開,做大做強森工集團,加快林區轉型發展步伐。
“一子落而滿盤活”,我們必須把目標鎖定在重要領域,把力量用在關鍵環節,更加注重激活國有經濟存量,把原有的基礎優勢發揮好,把未來可能迸發出來的潛在優勢對接好。只要我們堅持精准發力、強勢推進,努力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就一定能在結構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全面釋放龍江國有經濟能量,重振東北老工業基地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