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訊網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三五』時期,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大力度,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破解『三農』難題、增強創新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紮實做好脫貧開發工作,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讓農業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黑龍江省綏化市作為農業大市,在『十三五』開局之年適應市場變化,緊跟國家政策進行全面結構調整,已經成為他們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從實踐看,龍頭企業是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的主導力量,它能夠充分發揮其在開拓市場、帶動基地、引導生產、促進增收方面的重大作用。肇東市北大荒韓美食品有限公司,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通過構建以『企業+合作社+基地+冷鏈體系』方式,流轉土地2萬畝,建設蔬菜種植基地。與韓國漢城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延邊大學合作,共同成立了研發中心,開發了風味泡菜、醬菜及拌菜等40餘種產品,遠銷韓國、日本、俄羅斯市場,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1.15億元。
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運用合作社規模化、組織化程度高優勢,發揮理事長思想觀念新、市場信息靈的思維,引導合作社根據市場形勢,提前搞好生產計劃,明確結構調整方向,擴大種養規模,發揮帶頭作用。北林區永安鎮鑫諾瓜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准確把握市場需求,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逐步走上企業化、實體型的發展路子,帶動農民實現了快速增收。2015年,合作社規模經營土地1.3萬畝,佔全村耕地的57%,其中種植蔬菜1萬畝。產值實現4500萬元,社員發展到226戶,戶均收入可達10萬元。
培育典型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展示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模式,提昇農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增加效益。如綏棱縣寶田水稻科技示范區由上集鎮寶田村益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園區面積3000畝。幾年來園區推廣水稻智能催芽、大棚毯式育秧、葉齡診斷等先進技術,畝均增產100斤,畝均增收150元。通過園區的示范引導作用,綏棱縣水稻面積從2010年的51.6增加到2015年的74.7萬畝,增加23.1萬畝。
開拓市場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綏化市連續兩年舉辦了蔬菜產銷對接暨全國『北菜南運』發展戰略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和客商,參觀蔬菜生產基地,洽談產銷和加工項目,對蔬菜產業發展起到了明顯推動作用。通過研討活動,引進蔬菜加工和保鮮企業11戶,30多個合作社與外阜展開合作,為其建立了生產基地。蔬菜生產呈現出面積擴大、質量提昇、效益增加的良好態勢。2015年全市蔬菜面積發展到185.7萬畝,經濟效益達到70億元。全市蔬菜產品有一半銷往南方,打進全國18個省區143個城市。一些蔬菜產品還走出國門,遠銷東南亞、韓國、俄羅斯、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互聯網+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通過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自建電商網店,建設基地物聯網監測點和產品質量可追溯系統,充分發揮下連基地,上連市場作用,拓展網上銷售渠道,推動綠色有機食品在線營銷,進入高端市場,實現優質高價,既要種得好更要銷得好。望奎縣龍蛙公司,建立了農業雲智慧電商平臺,運用直營高端體驗店、互聯網+社區定制和互聯網+產品銷售等線上線下營銷模式,產品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和自治區,基地種植面積發展到3萬畝。
政策扶持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綏化市通過整合農開、扶貧、水利、國土等項目資金建設設施基地,爭取省政策支持建設水稻智能車間、大棚,擴大了水田面積、提高了質量、增加了效益。目前,綏化市水稻智能催芽車間發展到77處,覆蓋面積達到水田面積的90%以上,水田育秧大棚19萬棟,大棚育秧率達到98%,設施蔬菜發展到18萬畝。
目前黑龍江省綏化市農委全面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穩步進行,為強農、惠農、富農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