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24日訊 佳木斯市樺南縣梨樹鄉梨樹村村民吳長青種植的20?土地一直用柴油機抽水,不但費用大而且抽的水也不足。2015年秋,村支書康廣清跑到縣裡與農電部門溝通協調,架起了直通田間800米農電專線,既解決了吳長青家的灌溉難題,又為附近村民每年節省灌溉費用4000多元。解決村民類似的事情,康廣清上任4年多來已數不清做了多少。村民們交口稱贊:“康書記,是俺們村民的貼心人。”
2011年9月,康廣清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時,他就暗下決心,要把“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作為不變的信念,與支部班子一道帶領全村人,改變村容村貌、改善村居環境,謀集體經濟發展、促村民增收致富。
這些年,康廣清憑著一顆處處為民的赤誠之心,贏得了全村老小的信任和擁戴。村民郝佔臣要在村裡建農業合作社,但建晾曬場的場地不足,和鄰近村民溝通未果,就在他一籌莫展之時,康廣清領著郝佔臣到村民計連奎家裡促膝長談,經過說服勸解,計連奎終於答應將土地租給郝佔臣,使晾曬場有模有樣的建起來,兩位村民也因此成了好朋友。
梨樹村的農業生產以傳統的水稻種植為主,集體經濟一度發展遲緩。瞄准全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康廣清進行了大膽嘗試。首先,大力扶植和培育村裡的主導產業,針對傳統水稻生產,引進現代化生產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模式。通過實施土地流轉,打造新型農民合作組織——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3個、家庭農場3個、農機專業合作社15個,建成了水稻催芽生產車間2個,育苗大棚400餘棟,極大提高了培育優質秧苗的能力。他還幫助村民創辦千頭規模生豬繁養基地2個,不僅為當地群眾提供物美價廉的新鮮肉食,還遠銷城裡,豐富市民的餐桌。
百姓富裕了,集體經濟也隨之有了很大增長,但康廣清並不滿足。他知道,村集體必須脫掉債務負擔纔能輕裝前進。幾年來,他始終將化解村集體債務作為重點工作,堅持開源節流,壓縮非生產性開支,如今村裡已償還村級債務近百萬元。
面對取得的工作成績和大家的誇贊,康廣清總是謙虛地說:“黨的富民政策為我們提供了舞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立足本職乾大事、創大業。成績屬於過去,為村民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是我的責任。”認識康廣清的人都說,他是一名具有時代特色的農村黨支部書記,是一名血管裡流淌著責任與愛心的農民貼心人,更是一名具有強烈的奉獻精神、值得群眾托付的優秀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