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日訊 (宋天寧 記者 王春穎)『十一』七天小長假期間,黑龍江省博物館不『打烊』,將全天免費向公眾開放。1日起,龍博將新增展覽『每月一星』系列之八十五《小小朝珠 等級森嚴——清木質玉石朝珠》特展,陪伴冰城市民度過『十一』小長假。
『每月一星』——清木質玉石朝珠特展展區。
木質玉石朝珠。
此次展出的清木質玉石朝珠是龍博館藏精粹之一,屬於黑龍江省博物館館藏級別文物。該朝珠由108顆木質珠子穿成,珠串中穿有翠珠4個,上端翠珠與小翠葫蘆相連成佛頭塔。朝珠上附有3串玻璃珠組成的記捻,每串記捻分別有10顆珠及1個墜角。
根據《清會典·禮部四·儀制清吏司》記載,自皇帝、後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軍機處、侍衛、禮部、國子監、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等所屬官,以及五品官命婦以上,皆可配掛朝珠,禮儀結束後不准佩戴,一般官員和百姓不能隨意佩帶。佩戴時男的兩串在左、一串在右,女的兩串在右、一串在左,兩者不能顛倒。對於佩帶何種質地的朝珠,也有嚴格的區分和等級規定。
相關鏈接:
朝珠是清代獨有的朝服上的佩戴珠串,掛在頸項垂於胸前,因其是從佛教的『念珠』衍化而來,故而形狀如同和尚胸前掛的念珠。順治朝後期朝珠正式作為禮服的配飾進行佩戴。
朝珠通常由身子、佛頭、背雲、紀念、大墜、墜角六部分組成。每串朝珠的珠數都嚴格規定為108顆,代表了12個月、24節氣、72侯,另據稱,佛教將108作為佛的象征。朝珠每隔27顆珠子夾入一顆『佛頭』加以間隔,『佛頭』共有4顆,正好將108顆朝珠四分,故也稱之為『分珠』,象征著春、夏、秋、冬四季。朝珠頂部的那顆佛頭上,連綴一塔形『佛頭塔』,其穿孔的方式為倒置的『T』字形,佛頭塔的頂端用闊絲帶系綴有一塊寶石大墜子,大墜上端還垂有一塊寶石,稱之為『背雲』,寓意著『一元復始』;葫蘆狀佛頭塔的兩側又有三串小珠串,一邊一串,另一邊兩串,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各有用銀絲琺琅裹著寶石的小墜角,稱為『紀念』,3串『紀念』表示一個月裡的上、中、下三旬,總和為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