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3日訊(記者 孫英鑫)“強制”休假第一天,李名家就在單位加了一整天班,對於他們這些技術研發人員來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可能是工作日,即使是放假也不例外。“這次休假也不敢遠走,說不准什麼時候就來任務,只能領著愛人和孩子在哈爾濱周邊逛一下了”在與李名家的交談中,記者聽不出一絲的無奈,有的只是為了工作甘願奉獻的態度。

李名家(中)在和同事研究產品參數。東北網記者 孫英鑫 攝
今年40歲的李名家,來自湖北省的一個小鎮,大學畢業後就進入703研究所進行科研工作,如今身為博士的他,是中船重工龍江廣瀚燃氣輪機有限公司燃燒技術中心主任,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帶領他的研發團隊,將燃氣輪機中的“心髒“部件燃燒室部分通過設計研發到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用於我國西氣東輸工程的燃氣輪機驅動用壓縮機組中,李名家團隊進過三年艱苦研發的低排放燃燒室已經到達國內領先標准和國際水平。目前,研發雙燃料的燃燒室已經成為李名家的首要任務,研發成功後可極大提高機器的性價比功能。
對於技術研發人員來說,研發創新某項技術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要想收獲可喜的成果,必須付出超出常人的百倍努力。李名家說,去年公司對員工休假采取自願方式,那時他正在帶領團隊研發攻堅革新一項新技術,每天從早上7點一直忙到晚上11點都是常事,有時太晚了就睡在單位,根本沒有心思休假,每天滿腦袋想的都是各種數據參數。
常年沒日沒夜的工作,讓李名家無暇照顧家中的妻兒。女兒今年已經5歲了,李名家陪伴在她身邊的日子屈指可數,經常是深夜下班到家時,女兒已經入睡,等到他早晨出門上班時,孩子還沒有從睡夢中醒來。為此,妻子也曾和他爭吵過,但李名家覺得自己從事的研發事業關乎國計民生,一套技術領先的燃氣輪機,不但可用於更廣闊的領域,還徹底結束了我國只能靠引進國外燃氣輪機設備的歷史。
從2009年開始,我國在西氣東輸工程中已經開始逐步替換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燃氣輪機驅動用壓縮機組,目前已有5臺燃驅壓縮機應用於西氣東輸工程中。今年年底,由李名家參與研發的我國首臺CGT-25DA工業改進燃氣輪機將開始試驗,該項科研技術將達到國際同類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