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11月8日訊 他是全能型的新聞人,攝影、評論、編輯樣樣精通,乾什麼像什麼。做評論員時,他針砭時弊,激濁揚清;作為攝影人,他不辭辛苦,幾乎走遍了龍江大地上的每個角落;作為部門負責人,他勇於改革創新,多次在重大報道活動中充當主力先鋒;他,就是《黑龍江日報》全媒體攝影中心主任陳寶林。
這個秋天,陳寶林分外忙碌。『十一』小長假期間他幾乎沒有一天休息,與同事駕車先後去了伊春、牡丹江等地,拍攝龍江『最美秋景五花山』,他們起早貪黑,行程三千多公裡,拍攝了五千多張照片以及多篇視頻。『忙起來也挺好,雖然累,但至少證明新聞攝影還是被需要的!』陳寶林開心地說。
傳媒格局劇變,紙媒經受嚴峻挑戰,黨報的新聞攝影隊伍也面臨生存危機。一些媒體的攝影力量萎縮,甚至被解散分流。作為《黑龍江日報》全媒體攝影中心的負責人,陳寶林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卻並不悲觀。他堅信,隨著生活節奏加快,新聞碎片化、可視化呈現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專業的新聞圖片隊伍不但不應該被邊緣化或消亡,反而會大有作為,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針對以往紙媒新聞圖片普遍存在的形式陳舊、內容單一、時效性差等缺點,在編委會的領導下,陳寶林帶領攝影同事進行了認真研討與反思,提高認識,改變思路,從拍攝的內容到形式進行了全面改進創新。一段時間以來,新聞圖片質量與數量都發生了可喜變化,提昇了黨報的宣傳感染力。
除要聞版供稿外,《黑龍江日報》還有一個圖片專版《鏡界》。發揮好自選動作,在重大報道活動中做主角,是他的辦刊理念。幾年來,他精心策劃選題、指導記者拍攝和編排版式,創作了一批優秀的圖片專題報道。如關於全省鐵路建設方面的《黑土舞長龍,黑土戰猶酣》和省城地鐵施工的《萬家團圓日,地鐵戰猶酣》,關於『大國工匠』方面的《焊花閃耀,映射人生別樣精彩》,關於我省重要賽事『哈馬』、F1摩托艇世錦賽的報道,都是由攝影記者擔當報道主力,以生動直觀的圖片形式把現場呈現給讀者。宣傳龍江的良好生態資源,今秋集中推出了多版畫刊,還發動民間創作隊伍參與,實現了宣傳效果的最大化。
46歲的他早已不年輕,但他從未停止過自己的腳步,龍江大地的山山水水幾乎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為了拍攝我省裝備工業生產場面,他在機器轟鳴、空氣渾濁的車間裡一忙就是一整天,出來時滿臉油污,累得幾乎站不住;拍攝極寒天氣裡街頭清雪的工作場景,他跟隨采訪了一整夜,連清雪工們都贊嘆他吃苦耐勞的勁頭兒;今年夏天,他用了一周時間,拍攝省城沿松花江兩岸的新貌及人文景觀,加上十年來積累的影像資源,以百張圖片精心制作了一篇新媒體作品《松花江上》,在自媒和黨報推出後引發了很好的社會反響,廣為轉發,幾天下來就收獲數萬點擊,提昇了主流媒體的社會影響力。
為啥這麼拼?陳寶林說了兩個字:熱愛!
從業22年來,他及所在的團隊先後獲得全省十佳新聞工作者、省五四青年獎章、全國新聞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多篇作品獲全國及省級新聞專業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