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11月8日訊 在紙媒飽受衝擊的當下,一張老年類報紙卻一紙風行、逆勢而上——2015年走出國門,實現國內外公開發行;2016年由周六刊提檔昇級為天天出版、彩色印刷;連續兩年利潤超千萬元;連續10年入選『中國郵政發行暢銷報刊100強』;2017年,第11個分印點將在廣州投入使用……
這就是中國老年第一報《老年日報》。社長兼總編輯陳偉民在《老年日報》工作的三年間,搶抓機遇,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出色地完成了一系列新聞改革與實踐,使《老年日報》成為黑土文化品牌進軍全國的一哨強音。
陳偉民認為,中國的老齡化對於《老年日報》來說,正是難得的時代機遇,做專做大做強,符合社會實際需求。
陳偉民提出『用博大胸懷服務老年生活,用專業精神講好老人故事』的辦報理念,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三年來,《老年日報》從報相到內容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原創新聞從質量到數量都有質的飛躍,《中國老年人生存狀況調查》《老黨員每月往返2000公裡開黨支部會議》……一篇篇重磅報道擲地有聲,引發讀者共鳴。
媒體要有情懷,媒體人要有擔當!面對老年群體普遍智力體力下降、空巢獨居、社會交往缺失、缺乏價值認可的現狀,陳偉民提出『用真情與老人互動,用公益為老人服務』,不僅在紙上、線上服務,而且要俯下身、沈下心,到基層為讀者提供面對面的線下服務。
健康大講堂公益講座,是《老年日報》傾力打造的品牌公益活動。大講堂聘請省內外名家名醫現場講座,到今年10月,已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推出21場,場場爆滿,現場聽講老人超過1萬人次。
定居國外的老人渴望看到《老年日報》,為此,2015年4月,老年日報社與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簽署發行協議,80多個國家的海外華人也能訂閱到《老年日報》了,自此《老年日報》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今年5月12日,老年日報晚晴公益基金正式成立,『匯聚善心、助老扶弱』,《老年日報》為老人服務的領域更加寬泛。
激情澎湃,勇於擔當,心懷夢想,大步向前。今年6月,陳偉民被中國報業協會授予『全國老年報業優秀總編輯』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