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肇東打開農民增收新窗口 秸稈綜合利用『補短板』
2016-11-13 07:52:1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車彥旭 霍永祥 金雙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1月13日訊 肇東市嚴格控制秸稈焚燒,並以秸稈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肥料化、能源化為切入點,積極尋求秸稈綜合利用新途徑和新方式。通過大力扶持相關企業立足秸稈資源優勢和實際情況,推廣新工藝、新技術,積極推動秸稈綜合利用,走出了一條符合地域實際發展的路子。不僅開發出秸稈多種用途,將秸稈資源變廢為寶,獲得良好的收益,而且成為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近年來,肇東在推動秸稈綜合利用相關大產業、大項目建設的同時,繼續加大扶持短平快相關民營企業發展,不斷擴大秸稈消化能力,將秸稈資源變廢為寶,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有效開展。據了解,該市今年秸稈轉化利用達160萬噸左右,佔全部秸稈產量的63%。通過秸稈飼料化,45萬頭(只)奶肉牛、肉羊年飼喂轉化秸稈青黃貯68萬噸;通過秸稈肥料化,采取制造生物有機肥、堆漚造肥等方式秸稈還田,可利用秸稈20萬噸;通過秸稈原料化,澇洲、西八裡等沿江鄉鎮稻草制作草板、草苫子、草簾子及草編制品轉化3萬噸;通過秸稈基料化,以肇東鎮食用菌為代表和冰榕科技用於制作食用菌培養基料,可轉化3萬噸;通過秸稈能源化,目前已實現投達產的聖通秸稈炭化有限公司生產炭粉、炭棒,年可轉化利用秸稈20萬噸。

  伴隨著引擎的轟鳴,海城鄉雙利谷物種植合作社秋收秋整地現場多了一種新機具——秸稈打捆機,與聯合收割機配套作業,成為秋收秋整地『聯姻』的亮點。一臺拖拉機後方牽引著秸稈打捆機沿著玉米收割機過後留下的成行秸稈在耕地裡勻速前行,地下的玉米秸稈被卷進、壓實後,幾分鍾便從機身後方的艙門『吐』出一個個重達200多斤的秸稈圓筒,沒多長時間,地裡就擺滿了成捆的秸稈,煞是壯觀。『瞧瞧,秸稈直接打成捆,節能又環保。既減輕了勞動強度,又不會污染環境。我們合作社與伊利長青牧場聯合,將牛糞與秸稈摻混堆積發酵,制成有機肥再還田』,說起此話題,理事長吳達勇難掩笑容。近年來,該合作社積極響應政府秸稈禁燒號召,在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上做文章,將2.3萬畝收割後的玉米秸稈進行打捆,與牛糞一起進行發酵制成有機肥。初步形成了秸稈綜合利用『產業鏈』,解決了田頭秸稈『送不掉』和需求秸稈『吃不飽』的問題。

  如何在『堵』與『疏』的基礎上,全面提高秸稈轉化利用?該市依托延伸拉長農業產業鏈條,多途徑解決秸稈利用問題。以380萬畝農田為基地,以糧食加工企業和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為核心,規劃建設農作物全產業鏈,真正實現糧食從子粒到秸稈『吃乾榨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總投資1.2億元,擁有六項自主研發知識產權的肇東市聖通秸稈綜合轉化項目,建設13條生產線,利用玉米秸稈木質部年生產炭粉10萬噸,炭棒3萬噸,利用玉米秸稈外包皮、海綿體加工膨化飼料20萬噸,年轉化利用秸稈20萬噸。而利用玉米秸稈制作零甲醛秸稈板材的黑龍江省英朗板材公司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和秸稈收儲工作,年可利用秸稈20萬噸。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纖維素燃料乙醇項目,總投資5.8億元,利用玉米秸稈,經過科學生產轉化為燃料乙醇,具有燃料可再生、節能減排等優勢,2017年建成投產年利用秸稈30萬噸。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