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我國高寒地區第一座高鐵車站 哈西站打開出省高鐵大通道
2016-11-17 11:05:0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狄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哈爾濱西客站。

  黑龍江日報11月17日訊 冬日裡,當惡劣天氣影響著人們的出行時,在哈爾濱西站,每天都會有近80對出省動車,奔跑在千裡鐵路線上,將旅客安全、快捷地送到全國各地。作為我國在高寒地區建立的第一座高鐵站,哈爾濱西站正成為龍江與外界連接的重要樞紐。

  伴隨著我省鐵路建設大提速,2012年12月1日哈爾濱西站正式投入運營,並成為龍江第一條高鐵哈大高鐵的起始站。哈爾濱西站是哈爾濱鐵路樞紐地區兩主兩輔的主客運站,承擔著18對哈西至大連、6對至北京、2對至青島、2對至丹東、1對至上海等79.5對入關各主要乾線旅客運輸任務,年發送旅客1000餘萬人。

  它的站房主體由東、西站房、高架候車室組成,站房面積7萬平方米,設有高速、普速2個車場、1個動車所,下轄1個雙城北集控站,它也是東北三省最大的高鐵客運站。車站站場為橫列式1站2場布置,分為西(普速)場、東(高速)場。西場和東場之間通過上下行聯絡線相連,總規模為18座站臺(面)22條到發線,其中東場為12座站臺(面)14條到發線、西場為6座站臺(面)8條到發線,東、西站場共用12和13站臺。

  哈爾濱素有『東方小巴黎』之稱,有很多中西合璧的城市建築。置身在哈爾濱西站中,旅客可以看到裝飾設計與地域文化有機結合。哈爾濱西站在外立面裝修材料色彩的選用、高架候車廳內屋面吊頂和商服夾層的拱形設計,均結合了歐式建築設計的風格,體現了中西合璧的效果。比如,站房外立面的棕紅色陶板色彩就參考了索非亞教堂外牆的紅色,既有地域文化的因素,同時也能降低人對寒冷的心理感受。

  不僅在設計上,在功能特點上,哈爾濱西站也與自然環境有機結合。哈爾濱是中國緯度最高、氣溫最低的省會級城市,冬季漫長寒冷,而夏季則顯得短暫涼爽,溫差變化幅度大。建築施工考慮『冰城』寒冷的氣候特點,候車廳選擇拱形結構,在天窗正下方采用模數化三角形開孔鋁板拼接,既能較好的抵抗屋面雪荷載,又喻意了雪花冰晶的抽象形式。考慮溫差大的特點,創造性的采用了許多技術手法滿足建築的使用要求。比如合理的布置站房溫度伸縮縫,減少溫差對建築結構的影響;外牆乾掛陶板采用3毫米開縫,避免溫差變化熱脹冷縮造成陶板擠裂。考慮到供暖期長的特點,取暖采用熱效率比較高的地熱采暖模式,高架站房下部采用岩棉保溫,既滿足了站房的保溫要求也確保了安全美觀。

  作為我國在高寒地區建立的第一座高鐵站,哈爾濱西站對全國乃至世界高寒高鐵建設提供了更加科學詳實的數據。它的近期(2020年)客運量為2060萬人,客車對數123對/日;遠期(2030年)客運量為3135萬人,客車對數199對/日。它的建成,對全省的經濟起到了巨大的帶動作用,打開了我省與南方各省的高鐵通道,極大方便了我省旅客的出行。

責任編輯: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