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親人意外去世 改行醫生走上十年公益路
2016-11-23 08:53:16 來源:大鵬新聞網-牡丹江晨報  作者:栗振江 魏醫蒙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3日訊 從學校畢業後的於春琳成為一名醫生,救死扶傷成了她生活的日常,從醫六年,她多次幫助病人戰勝病魔。改行後,她仍未停止助人的腳步,堅持十年行走在公益道路上,用自己柔弱的雙手托起他人對生活的希望。

   一場意外讓她走上公益路

  2006年,於春琳的三姐癌癥手術期間,姐夫因車禍去世。此後,於春琳將姐姐和外甥接到家裡照顧,她的決定得到丈夫的支持和理解。與此同時,社會各界也在幫助外甥完成學業。正是因為他人對外甥的資助,讓於春琳心懷感恩,於是,她下定決心,從此也要幫助別人。

  從那時起,於春琳開始頻繁地參加公益活動,經常去兒童福利院、敬老院等地方慰問。後來,通過在醫院工作的同學,她了解到了一些身患重病的人,無錢醫治,於是開始默默捐款資助他們。

  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於春琳深知這一點,於是開始呼吁自己身邊的親朋,一同參加到助人的行動中。2014年,於春琳和幾個朋友成立了『微愛聯盟』,建了微信群,在了解到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就群策群力。人多了,力量也就大了。

   孩子眼中她似母親般溫暖

  2014年,通過本報『愛心·幫』的報道,於春琳和團隊的志願者們結識了尿毒癥男孩小志敏。小志敏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他還有一個年幼的弟弟,為了給小志敏治病,家裡早已四處舉債,如今,小志敏每周需要進行的3次透析費用成了家裡最大的負擔。於春琳和群裡志願者商量後決定,每個月給小志敏捐助至少1000元,供他做透析直到現在,還為小志敏找老師輔導文化課。於春琳每周都會和小志敏通電話,甚至在給自己兒子買衣服的時候,也會想著給小志敏買一套。『琳琳姨像媽媽一樣。對我特別好,我希望她能永遠健康。』記者向采訪小志敏了解情況時,小志敏對於春琳的喜愛溢於言表。小志敏說,自己眼中的琳琳姨笑起來很溫暖。因為和於春琳的關系要好,小志敏一度堅持讓媽媽用自己和琳琳姨的合影做微信的頭像。

  今年夏天,於春琳又結識了父親因癌癥去世,母親患尿毒癥的初中女孩小秀靈。為了幫助她們母女渡過難關,在她的呼吁下,群裡的志願者們決定將小秀靈也作為長期資助對象,和志敏一樣,每個月為其捐款至少1000元用於生活和上學。

  孤老人眼中她似女兒般貼心

  『這丫頭心眼好,對我像自己的親人一樣,我也把她當女兒一樣看待。』說起於春琳,長年接受於春琳幫扶的孤寡老人張亞玲如此評價。

  此外,於春琳還幫扶患尿毒癥的7旬孤寡老人張麗清直到其去世。2015年,於春琳和朋友去張麗清家探望,發現老人的飯桌上只有一個饅頭和一杯白開水,原來,老人省吃儉用為了攢錢交取暖費。看到老人這樣,於春琳既難過又心疼,第二天便組織朋友籌集6000元給老人交了取暖費,剩下的給她用作醫療費。沒多久,張麗清因病情惡化住院,知道老人拮據,於春琳連夜為其籌集一萬多元的手術費。不幸的是,術後沒多久,老人病情二次復發最終離世。得知這個噩耗,於春琳和朋友送了老人最後一程。

   同事眼中她是愛的天使

  『公益不是看你捐了多少錢,而是你喚醒了多少人的愛心;公益的核心思想就是喚醒良知,喚醒善良。』於春琳說,這是她很喜歡的一段話。幫助別人的同時,她也心懷感恩,因為每一次做公益,她身邊的家人、同事、朋友都會一起參與。如今,他們的小隊伍已有百餘名志願者。『我愛人給我最大的鼓勵。』於春琳說,做公益不是捐款那麼簡單,也會有人質疑,但是每一次,丈夫都給予她鼓勵。正是家人的支持,更加堅定她助人的步伐。

  多年的行善之路,朋友們都親切地稱呼於春琳是『愛的天使』。『多是朋友們開玩笑的,我哪有那麼偉大,我不過是把別人沒有機會去做,做了沒有宣傳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了一下,想鼓勵動更多的人去做善事。』微小之愛,匯成大愛。慈善的路還很長,於春琳決定一直走下去,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