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23日訊 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發展的基點。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強調,要始終以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兩次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紮實做好今年各項工作,謀劃好今後發展。我們要按照省委全會要求,以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動力,堅定信心、振奮精神,抓好經濟穩定增長,紮實推動改革創新,不斷釋放振興發展新活力,創造振興發展新成果。
經濟建設是我們乾事創業的主戰場,紮實抓好經濟穩增長是龍江振興發展的頭等大事。抓經濟發展,首先要明大勢、掌大勢,堅定信心、順勢而為。今年以來,我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重要要求,堅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五大規劃』發展戰略和『十大重點產業』,以做好『三篇大文章』為引領,以『五頭五尾』為抓手,找准癥結,精准施策,產業項目建設成效正在釋放,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正在釋放,優化發展環境成效正在釋放,主要經濟指標好於上年同期。繼續保持這一向好發展態勢,需要我們一張藍圖繪到底,善作善成,久久為功,不斷把龍江振興發展推向前進。產業項目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精准扶貧脫貧之所以被省委省政府作為『一號工程』推進,是因為其意義重大。產業項目作為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對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發展至關重要。我們要繼續強化要素保障,推進項目建設,提高經營效益。既抓好在建項目收尾,還要做好項目引進儲備工作。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拉動作用,我們要改變傳統貓冬習慣,不等不靠、創造條件,以構建快速鐵路網為重點,加快推進哈佳快速、哈牡客專、牡佳客專鐵路建設,搞好既有鐵路提速改造,加快推進水利、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我們要切實抓緊抓好產業項目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更多實物量,夯實穩增長基礎,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力支橕。
農業是我省優勢所在、潛力所在,我們必須把轉方式調結構擺上突出位置,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牽動,加快農業結構調整。要繼續深化『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我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把總書記對我省『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要求做得到位、做得精彩。
黑龍江的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總書記對黑龍江生態建設的肯定,也為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我們把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作為龍江振興發展的金字招牌,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現代服務業特別是在旅游業發展上,要統籌謀劃做好『綠水青山』、『冰天雪地』綜合性經濟產業大文章,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近期,國家出臺一系列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政策,要搞好對接工作,爭取設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試點,爭取在哈爾濱、大慶設立國家級產業轉型昇級示范區,爭取哈爾濱新區創建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和『雙創』示范基地。實踐證明,對接戰略就是對接方向,對接政策就是對接機遇。我們要增強主動意識,積極作為,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新一輪振興發展增添新動力。
經濟要抓好,創新要發力。我們要圍繞形成有利於增強活力、增添動力、提高效益的體制機制,進一步靠改革創新加快推動新舊體制轉換。總書記要求『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落實細化我省在科技創新和人纔隊伍建設上的『彎道超車』政策,強化創新驅動引領,培育引進留住用好人纔,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要紮實推動『龍江絲路帶』建設,厚植對外開放競爭新優勢,不斷提高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
今天的龍江,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機遇期。把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保持好,把有利的豐厚資源優勢發揮好,把振興發展的條件營造好,全省上下要橫下一條心,鉚足一股勁,擰成一根繩,積極化解『難』,努力鞏固『穩』,不斷推動『進』,推動龍江振興發展排雲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