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這是向絕對貧困發起攻堅決戰的開局之年。
這是以超常規力度苦乾實乾的奮斗之年。
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作出到2020年全國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的承諾,吹響了決戰脫貧的衝鋒號。
更明確的思路、更精准的舉措——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舉國上下立下愚公移山志,全力殲滅『貧魔』。一幅反貧困的時代畫卷,在中華大地抒寫。
決不落下一個貧困群眾——全方位治貧網越織越密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藍圖繪就,振奮人心。然而,它拖著一條沈重的『尾巴』——
截至去年底,5575萬農村人口仍然生活在扶貧標准線下。這些老鄉,怎樣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句話,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他又深情地說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3億人要攜手前進。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
中國是全球第一個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如今,又要用5年時間啃下底子最薄、條件最差、難度最大的一塊『硬骨頭』,任務艱巨、困難甚多。
『我們吹響了打贏扶貧攻堅戰的號角,全黨全國要?力同心,著力補齊這塊短板,確保農村所有貧困人口如期擺脫貧困。』習總書記語氣堅定。
為確保脫貧攻堅政策盡快落地,在中央扶貧工作會議上,中西部22個省區市的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向中央簽署了脫貧攻堅責任書。這沈甸甸的軍令狀,寫在紙上,落在心上。
開弓沒有回頭箭。必須如期兌現黨和政府向全國人民的承諾。
到2020年,什麼樣的日子就算是脫了貧?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兩個標准:
——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這不僅意味著屆時農村貧困群眾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而且中國也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的減貧目標,繼續走在全球減貧事業前列。
目標已定,落實為重。貧困地區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把脫貧攻堅責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目標任務記在心上。由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超常規工作機制已經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層層簽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
中央還加強對省區市黨委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的考核,建立了年度扶貧開發工作逐級督查制度,對未完成年度減貧任務的省份要對黨政主要領導進行約談。
今年以來,一項項真金白銀的脫貧政策在各領域同步推進,編織全方位的貧困治理體系:
科技部等7部門聯合推進科技扶貧行動,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平臺建設、要素對接、創業扶貧、教學培訓、科普惠農等行動。
人社部計劃使每個有參加職業培訓意願的貧困勞動力每年都能接受至少1次免費職業培訓。
261個貧困縣被財政部等部門列入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今後3年內力爭把這一示范覆蓋到全部有條件的貧困縣。
中央紀委不斷加大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的力度,查處了一大批典型案件,重拳遏制扶貧領域腐敗。
……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圍繞『六個精准』超常規發力
11月的寒冷擋不住脫貧的熱情。甘肅清水縣紅堡鎮社會服務中心和農村信用社裡像趕集般熱鬧,擠滿了申請精准扶貧貸款的群眾。
『這幾年我至少申請了10次貸款都因為沒有抵押不給貸,現在這個問題可以解決了。』早早填完申請的紅堡村村民張士偉走出信用社,長舒了一口氣。張士偉45歲,父母和妻子有病,3個孩子正在上學。他有種菜技能,想發展大棚致富,但因家庭負擔過重無力投入,一直在貧困線下掙紮。過去,由於銀行資金防范風險的特性,像他這樣的貧困戶很難拿到貸款。
年初,甘肅省創新性地用『財政全額貼息+銀行免擔保+政府主導貸款使用和回收』的方式,定點投放有資金需求的精准扶貧戶,創造了『特惠金融』模式。一大批像張士偉這樣有意願有能力缺資金的貧困戶,發展問題有望得到破解。
從改革考核機制到整合扶貧資金、激活金融活力,『中國式扶貧』展現了巨大的創新性。
脫貧攻堅出招要見實效,就得瞅准發力點。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正是新時期扶貧攻堅『克敵制勝』的法寶。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首次提出『精准扶貧』概念。此後,他在多次場合都提出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兩年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再次指出,要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會議結束第二天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把『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提昇到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方略。
弱鳥先飛,需要因地制宜地精准『把脈』、因時制宜的精准『藥方』。搞清不同地區、不同村落、不同人家的貧困癥結,是考驗各級黨政乾部執政能力的艱巨任務。
『精准扶貧戰略的提出,標志著農村扶貧開發理念的轉變,即從大規模的區域發展戰略轉向區域發展與家庭能力建設並重。』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說,『這對農村扶貧開發的瞄准機制、扶貧開發手段、扶貧開發組織體制等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實現精准脫貧,要根據致貧原因,因人因戶因村施策。其具體內涵就是扶持
對象精准、項目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脫貧成效精准。一年來,圍繞『六個精准』,各地各部門超常規發力:
為做到扶持對象精准,全國近200萬人參與建檔立卡『回頭看』,剔除識別不准的貧困人口929萬人,補錄807萬人,建檔立卡指標體系逐步完善。
為做到項目安排精准和資金使用精准,國務院扶貧辦會同最高檢察院開展為期5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工作。財政部門改革扶貧資金分配方式,審批權限下放到縣。
為做到因村派人精准,全國共向貧困村選派駐村工作隊12.8萬個,派出駐村乾部54萬多人,健全駐村乾部管理機制。
為做到措施到戶精准,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扶持,采取多種形式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
為做到脫貧成效精准,國務院扶貧辦組織開展2015年扶貧開發成效試考核,委托科研機構開展第三方評估。
『中國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貧戰略承諾要通過實施有針對性的、精准的扶貧措施,在未來幾年內消除極端貧困現象。』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村減貧戰略項目負責人瑪雅·塔卡吉表示,『中國的減貧模式是正確的。』
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五個一批』工程進展快效果好
在短短數年,要使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人口數量的人群擺脫絕對貧困,這不僅是世界性難題,更是人類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考驗。
面對『怎麼扶』的核心問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確定實施『五個一批』工程——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這是一服辯證施策、全方位根治『窮病』的藥方,也是中國特色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的體現。
根據中央部署,101項具體任務分解落實到32個牽頭部門和77個參與部門,有關部門已出臺93個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涵蓋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勞務輸出扶貧、交通扶貧、水利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等多方面政策措施。
各省區市都出臺和完善了『1+N』扶貧政策舉措,既有『加強版』、『昇級版』,也有『創新版』,對很多老大難問題都拿出了過硬舉措。
各方資源廣泛動員,形成脫貧攻堅投入機制。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創歷史新高,第一次超過1000億元。
通過發展生產脫貧是造血式扶貧的關鍵。根據中央部署,『十三五』期間我國將重點通過發展產業脫貧3000萬人左右。為此,農業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了《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准脫貧指導意見》。
各地省縣兩級產業扶貧規劃也已基本編制完成。有的還編制了農業、林業、旅游等專項規劃,形成了『1+N』的產業扶貧規劃格局。
貧困地區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有關部門支持貧困地區立足當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光伏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等新業態扶貧成效明顯。
一系列『工作賬單』顯示了扶貧成果:
易地扶貧搬遷——22個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省份全部組建完成省級扶貧投融資主體,全國833個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全部開工,五年內將對近1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問題。
教育扶貧——正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對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普通高中學雜費,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讓知識改變命運,避免貧困代際傳遞。
社會保障——新農合、大病保險和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三項制度對農村貧困人口全覆蓋,貧困大病患者實行分類救治,實施三級醫院『組團式』對口幫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乾部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向著決戰貧困的高山攀越,疾步邁向全面小康的康莊大道。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