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五常精心建設養護農村『小康路』
2016-11-22 14:58:0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潘宏宇 白雲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1月22日訊 五常市近年來堅持『精准建設、精確管理、精心養護、精細運營』的原則,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遵循『有路必養、養必養好』的原則,以全方位、無死角的養護理念提昇了農村公路的管養水平、安全條件和路域環境,逐步實現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可持續發展,切實將農村公路建成『脫貧路』『致富路』『幸福路』『小康路』。

養護工人精心養護農村公路。

  五常市連續四年榮獲全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示范縣稱號;2014年被交通運輸部授予『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示范縣』稱號;公路管理站是全省乾線公路養護標兵單位,農村公路養護連續六年獲得全省第一名。

  提昇改造精准建設農村公路

  五常市市域總面積7512平方公裡,境內有國道1條115公裡,省道1條65公裡,拉濱線鐵路貫穿境域南北。農村公路養護總裡程2869公裡,形成『一縱、二橫、三環、四聯』的主骨架。

  五常市近年來將完善農村公路路網結構統一為整體建設,將重要公路沿線地帶打造為示范路建設,將旅游文化線路、鄉鎮地域優勢強化為特色建設。同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農業生態園區建設和『精准扶貧』要求,不斷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

  精細規劃,統籌全局。主動承接省交通運輸廳、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關於農村公路發展新要求,堅持『政府主導、健全法制、保障投入、創業創新、群眾參與』的原則,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五常農村特點,制定了農村公路建設規劃和『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方案,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支橕。『四好農村路』的建設,使全市農村公路路網結構明顯優化,道路質量明顯提昇,養護得到全面加強,運營實現提質增效。

  優先發展,務實惠民。五常市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惠民工程來抓,以『四好農村路』為標准,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向村屯縱深延伸。5年來,全市新建農村公路609公裡,其中通鄉公路105公裡,通村公路504公裡,公路建設總投資近3億元;改造農村公路危橋73座1095米,總投資3059萬元。同時改造省級公路鐵通路橋梁6座105米,總投資170萬元。在實現建制村100%通水泥路的基礎上,全市有74.6%以上的自然屯實現了水泥路面連接,打通了『斷頭路』,解決了群眾出行『最後一公裡』問題,暢通了村屯道路。

  示范先行,全面推進。大力推進文明示范路創建工程,重點加大對撤並建制村、較大規模自然村和農村聯網公路建設。5年來,已建成文明示范路312公裡。充分挖掘地域優勢,投資5億元,對文化旅游線路鳳凰山、龍鳳山、紅葉谷、雪谷、紅豆杉景區等旅游線路進行提昇改造,並以示范路、樣板路為引領,在全市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創建活動,促進了農村公路提檔昇級。

  健全機制精心養護農村公路

  五常市公路管理站負責管養乾線公路養護總裡程77公裡,農村公路養護總裡程2869公裡,其中縣道8條303公裡,鄉道106條842公裡,村道711條1724公裡,白色路面裡程2043公裡。

五常市公路管理站工作人員在管護公路。

  農村公路養護是交通運輸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證和提高運力的關鍵。五常市公路管理站始終堅持以全面科學精確管理為基礎,以創建文明示范路為引領,以提高科技含量為保證,通過資金保障、健全機制和市場競爭,不斷提高了公路養護水平,真正實現『有路必養、專路專養、養必養好』。

  全面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建立以縣級財政為主,省、市級財政補貼的公路養護資金保障體系。同時發揮省級、市級補助資金的激勵作用,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強化激勵效果。將投入資金1570萬元建設7個養護中心,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養護能力和服務水平。拿出1145萬元作為養護經費納入地方政府財政預算,並建立穩定的增長機制,滿足養護需要。

  推動農村公路『以花代草』工程。在全市農村公路沿線路肩、邊坡、樹床等適宜種花路段進行全覆蓋連片種植美化花卉。在安石路、雪鄉路、蜚拉路、興長路劃定了試驗段,進行路肩花床換土,栽種天人菊、松果菊等高檔花卉33公裡210萬株,純紅百日草18公裡,純色玫紅波斯菊47公裡,形成高矮搭配、立體交叉的農村公路景觀帶,達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農村公路新風貌。營造了花園般的景觀大道,打造五常農村公路的綠海花帶。

  加快農村公路養護的機械化進程。積極爭取資金,購置機械設備。今年新購置養護生產用車6臺,甬野拖拉機3臺,整平機4臺,空壓機4臺,切割機8臺,平板夯8臺,最大限度解放勞動力,提高了養護生產效率。

  謀劃長遠提昇農村公路整體功能

  開展美麗鄉村及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活動。五常市公路管理站開展了『農村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全面清理路域范圍內的草堆、垃圾堆和非公路標志。僅今年全市就投資185萬元,出動人員5150人次,出動挖掘機、鏟車、清運車183臺次,清理垃圾、雜草435噸。同時設置垃圾箱132個,實現村屯及道路兩側無垃圾堆放。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由市財政撥付補貼資金45萬元,每屯配備1至2名衛生保潔員,配備手推車、掃帚等必要的清掃設備,確保了衛生保潔常態化。愛路護路的鄉規鄉約、村規村約制定率達到98%,初步建立了市裡有路政員、鄉鎮有監管員、村屯有護路員的管養隊伍。同時推進公路環境綠化、美化建設,五年來路邊植樹22.5萬餘株,每年都種花種草2800公裡。

  提昇農村公路的整體服務功能。今年,五常市公路管理站對原有石廟子養護中心進行提檔昇級,投入資金125萬元新建停車場、廁所、砌築圍牆、花壇等設施,在原有水泥混凝土院心的基礎上加鋪了瀝青混凝土面層。在重新完善現有養護中心功能的同時,積極加快農村公路養護中心建設,投入150萬元在向陽和牛頭山新建2處養護管理中心,佔地均為4000平方米。以50公裡為輻射半徑,明確養護中心服務范圍,體現公路養護管理、路政治超、公路應急救援、綜合服務等四位一體的整體服務功能。2017年,還將建設拉林和衝河2個公路養護中心。

責任編輯: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