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27日訊 為摘掉省級貧困村的帽子,今年大慶市大同區雙榆樹鄉雙勝村帶動貧困戶種植谷子241畝,戶均增收500元。3個專業種植合作社將全村貧困戶吸納入社,僅盛金谷物專業種植合作社就帶動6名貧困戶畝均增收300元。受益於技能培訓,貧困戶陳長榮家畝均增收500元以上。
多輪驅動,纔能啟動扶貧『戰車』。大同區是大慶市唯一農業區,農村人口16.6萬人,其中貧困戶1890戶、貧困人口3940人。面對農村貧困人口多、致貧因素多、穩定脫貧難的困局,今年該區認真落實『六個精准』要求,探索研析並分類實施了11種個性化脫貧舉措。
勞務輸出法。該區依托駐區油田廠礦多、中直企業多的優勢,協調培訓機構和用工單位,組織電腦、焊工、保安、保潔等勞務輸出培訓,幫助194戶240名貧困人員找到穩定的用工崗位。區商務局幫助安排貧困戶胥貴和到采油一廠轉油站做司機,月工資3000元。太陽昇鎮幫助貧困戶於長和在大慶糧食國儲庫當搬運工,年收入超過2.5萬元。
種植結構調整法。引導貧困戶改變傳統種植習慣,發展中藥材、谷子、瓜菜等高效作物增收。目前,全區已完成218戶、2900餘畝耕地的種植結構調整,預計年人均增收4000元左右。老山頭鄉引導尹清海、郝傳友等貧困戶種植月莧草10畝以上,年戶均增收近萬元。
農資補助法。動員鄉鎮政府和包保單位,幫助651戶貧困戶解決春耕種子5340公斤、化肥42萬公斤,為種不上地的貧困戶降下『及時雨』。祝三鄉為貧困戶發放有機肥300噸、摻混肥1000袋。大同鎮為貧困戶購買種子204斤、化肥40袋等,保障貧困戶春種無懮。
農業保險法。制定出臺貧困戶農業保險補貼方案,區財政列支專項資金10萬元,為1023戶貧困戶投保種植業保險,確保貧困戶旱澇保收。目前已認定貧困戶1.53萬畝耕地遭受旱災、雹災、蟲災,年底前將賠付到位。
庭院養殖法。對勞動能力有限、願從事小規模家禽養殖的722戶貧困戶,幫助提供仔豬87頭、雞雛鵝雛4.5萬餘只,預計年可創收260萬元。太陽昇鎮為貧困戶每只鵝雛補貼5元,雙榆樹鄉為發展一定規模家禽養殖的貧困戶補貼500元飼料、獸藥,以養殖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
代耕代養法。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協調親屬或左鄰右捨代領農資補助、代受扶貧政策,幫助代耕或代養。目前已幫扶103戶,無勞動能力貧困戶脫貧取得突破。林源鎮貧困戶喬某患有嚴重精神分裂癥,12畝耕地外包,今年由對喜村副書記劉百姓包保並代種代收,預計年可增收3000元。
助學補貼法。對因學致貧家庭給予適當經濟補助,減輕上學負擔。目前,已為265名貧困家庭在校生發放助學金42萬元。高臺子鎮籌集7.5萬元,按小學生、中學生每人500元,高中生、大學生每人1000元標准,助學補貼8月底發放到位。
醫療救助法。組織醫療小分隊,為貧困戶免費提供體檢、義診、藥品等服務,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已組織義診13場次,1700餘名貧困戶受益。區政協組織20名醫療專家,為祝三、雙榆等偏遠鄉鎮貧困戶免費義診並提供B超、心電等多項檢查。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制作就醫卡,貧困戶憑卡掛號、住院、遠程會診等免費,40戶貧困戶受益。
集中供養法。對符合條件的五保戶加強思想疏導,征得本人同意,安排到公立養老機構集中供養。去年以來,區內3家敬老院已累計接收五保戶老人21名。
社會救助法。開展大愛陽光、結對幫扶等活動,動員各界獻愛心捐資助貧。目前,已累計募集社會扶貧救助資金38萬元。大同鎮與區經濟和發展改革局協調愛心建築企業出工出料,為民生村貧困戶更換房頂、門窗,維修房捨。
政策兜底法。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施低保兜底,將符合條件的131戶貧困戶納入低保范圍。區財政設立扶貧特殊救助基金100萬元,對特困、特殘、特難(n?n)、特難(n?n)等群體,在醫療、就學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目前資金已籌措到位,現已發放30萬元,25戶貧困戶得到及時有效救助。針對大多數貧困戶享受了國家和省的泥草(危)房補貼資金仍然蓋不起房問題,區鄉政府疊加出臺補貼政策,通過社會捐一點、對口扶一點、親友幫一點、農民自籌一點,同步采取『政府墊資、乾部出力』的辦法,最大力度、最快速度解決貧困戶住房難題。目前,已完成154戶貧困戶住房改造,56戶即將投用,確保貧困戶住上『暖屋子』。
截至目前,全區貧困人口已全部落實區、鄉、村三級包保責任,完成了入戶對接,逐戶制定了脫貧招法,各項舉措齊頭並進、集中發力拔『窮根兒』,精准扶貧實現良好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