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1日訊(記者 陳顯春 王明菲 莊園)11月8日,東北網『第一書記「扶貧計」』報道組來到明水縣崇德鎮合勝村采訪第一書記喬海林。他以『思想、產業、保障、民生+X』(『4+X』)扶貧模式,帶領合勝村貧困戶走在脫貧致富的路上。

扶貧小區內的溫室蔬菜。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喬海林查看村裡的烘乾塔。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8次談心勸賭徒改正陋習奔富路
在合勝村的192戶貧困戶中,致貧的原因多數是因病、因學、因婚等客觀因素造成,只有程木臣一個特例---因賭致貧。喬海林在調查摸底過程中,了解到程木臣致貧的原因後明白,『好賭的人有癮很難改正,但不管有多難,一定要幫他改掉陋習。』
11月8日,記者前去程木臣家采訪,他外出不在家,妻子張春玲對記者說,『我老公以前每到秋天拿著出售玉米的錢打麻將,輸沒了就借,家裡為此欠了不少外債。』同行的村乾部也介紹說:『他不但好賭而且還懶惰,總希望在牌桌上能發家,結果越陷越深。』
喬海林用了什麼辦法勸動了程木臣改邪歸正呢?喬海林說:『我和鎮派出所的民警先後對程木臣進行陋習規勸5次,思想教育引導3次,通過8次面對面談心,幫助他樹立信心增強致富動力。』
『光勸還不夠,必須讓程木臣有事做、有賺錢的門路纔行。』於是,喬海林安排程木臣當村裡護林員,每年能賺3000元工資,還把他安排到綠州瓜菜扶貧小區打工,連工資加分紅一季能賺8000多元。』
如今,看著丈夫喜人的變化,張春玲臉上露出了笑容:『現在老公不但不賭了而且變得很勤快了,早六點上班晚六點下班,不說苦不說累,多虧喬書記了。』

喬海林的工作日志。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明水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戰江龍接受東北網記者采訪。 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6趟銀行跑貸款產業扶貧路更寬
時至冬日,可明水縣綠州瓜菜扶貧小區的溫室裡卻春意盎然,翠綠的豆角和芹菜長勢正旺。據介紹,該小區有72棟大棚和16個溫室,由大戶和黨員帶頭經營,16戶貧困戶以勞代資加分紅模式獲利。據崇德鎮黨委副書記孫軍介紹,按大棚種兩季蔬菜計算,每名貧困戶負責兩個大棚工資可賺6000元,外加2000元分紅,每年就能有8000元收入,當年即可脫貧。
記者采訪時,蔬菜種植帶頭人朱全河讓喬海林幫忙解決安裝大棚取暖鍋爐,喬海林一一應允。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喬海林告訴記者,為了幫助小區帶頭人解決種植資金,他在半個月時間裡跑了6趟信用社,15萬元貸款纔聯系成功。
貧困戶苗全走的是生豬養殖產業扶貧路子,據苗全介紹,他家剛剛出售7頭成豬,賣了1萬多元,現在豬捨裡還有11頭小豬,再有4個月就能出欄了。
明水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戰江龍說,『明水縣經層層推薦,擇優選拔,把能長期紮根農村、有思路的優秀乾部選派駐村,為明水打好脫貧攻堅戰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一站式就醫好處多大病小病不耽擱
邊玉軍的腰間盤手術已經一個半月了,現在他能下地進行輕微的走動。『感謝喬書記關懷照顧我,等好了以後,我要用行動回報社會,把這份愛傳遞下去。』
據邊玉軍介紹,他患病後,喬海林多次來家裡看望,並聯系縣醫院做手術。術前,醫院派救護車到家裡把他接到醫院,由哈爾濱專家主刀。據了解,貧困戶『一站式』就醫政策,實行先診療後付費,貧困戶該享受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由醫院直接向相應部門結算,出院時只付自己應該承擔的部分費用即可。
合勝村黨支部書記孫紅霞說,喬海林自任職以來,他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192戶貧困戶每一戶都走到了,喬書記為合勝村辦了很多好事、實事。
記者手記:我和你們一條心
喬海林是崇德鎮副鎮長,家住在鎮裡,距合勝村也就十幾分鍾車程。可他為了工作長期住在村裡,有時周末也不回家。對此,妻子很長時間都不理解。
作為喬海林的同事,崇德鎮黨委副書記孫軍是最了解他的人,『每天都走村入戶,風裡來雨裡去,他真正地走進了每一個貧困戶的心中。』
采訪中,有一個細節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喬海林的工作日志內頁上有多頁霉跡斑斑,像是被水浸過一樣。經過了解,是他雨中走訪時記錄工作情況被雨淋濕所致。霉跡亦心跡。
『我和你們一條心』,『幫助你們脫貧是我分內的工作』。喬海林受訪時的話不多,但每一句都分量十足,句句溫暖貧困村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