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30日訊 一家飯店,有幾個甚至十幾個老板,每人拿出幾萬元到幾十萬元,就可成為老板之一。記者了解到,最近,眾籌開飯店在大慶市流行起來,這種新鮮的創業方式是怎樣的?風險和收益又如何?近日,記者走進了大慶市幾家眾籌餐廳一探究竟。
餐飲眾籌圓了創業夢
『想開個餐廳,像這樣規模的,沒有上百萬是不可能的,但是,現在我只投入了幾萬元就成了這個餐廳的股東,可以參與餐廳的管理,圓了我的創業夢想。』小食界中式簡餐經理王珊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興奮地說。
王珊珊告訴記者,她一直想自己創業,但是資金不足,想做的項目一直沒有啟動資金,自從加入了小食界的眾籌,她還特別榮幸地得到了各位股東的信任,成為餐廳的經理,不僅圓了自己的創業夢想,還在工作中提昇了自己的管理能力。
小食界董事長孫小玉告訴記者,她一直想做一個以中式簡餐為主題的餐廳,但是一個人投資壓力太大,於是就想到了眾籌模式,集中大家的力量做事。『作為餐廳的董事長和最大的股東,我們也在努力幫助股東規避風險,我們開發了手機APP,股東們可以在手機上隨時查看當天的營業額,實現財務透明。』孫小玉說。
『初次見面』面館也是通過眾籌模式開起來的,面館共有5個股東。老板張丙利告訴記者,眾籌的好處是創業門檻低,風險小,籌資壓力輕,輕松擁有強大的人際網絡。眾籌還可以讓參與的人擁有責任感,擁有主人翁精神。
記者了解到,餐飲行業由於創業門檻比較低,是很多創客下意識的首選,在大慶市,已經有很多創客通過眾籌的方式實現了自己的餐飲創業夢。
莫讓眾籌成『眾愁』
餐飲眾籌曾幫助很多人實現了餐飲老板夢,但是眾籌餐廳的高死亡率卻讓人們對餐飲眾籌疑慮重重。人人是老板不等於個個都管事,有資金、有激情不等於有經驗會管理。由此可見,眾籌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餐飲融資難題,但並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一個餐廳的業績或經營好一個餐廳,最終落得『眾愁』的結果。
『對於創業者來說,眾籌這種模式很有吸引力,是最容易成功的路徑之一,但領頭人和投資人也要謹慎對待。』張丙利說,在眾籌這種模式下,由於信息不對稱,投資者投入資金之後對於項目的進展情況往往僅依靠領投人的報告,所以雙方應建立完善的小股東權益保護機制,做到投資前防范風險,投資後有法可依,為投資者的合法投資上個『雙保險』。同時,還要改善企業的治理機制,培養誠信的市場氛圍。在資金運用、項目運作和收益分紅等環節上,領投人要與小股東建立契約關系。
想通過眾籌讓自己的閑置資金創造價值增加財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張丙利給出了建議:一定要對投資的項目和參與的眾籌平臺有所了解,切記不能盲目跟風投資,要有自己的判斷,在參與眾籌當股東投資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