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5日訊 在樺南縣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政策引導下,許多山區農民廣種榛子,張克君也是其中一員。他經過六年堅守,終於換來了漫山榛果香。
秋意漸起,大自然的精華逐漸凝結成甘美的果實。孟家崗鎮功興村的南山上,漫山的榛子樹依舊青蔥茂盛,但榛子果已被人們采摘下來,晾曬在院落當中,十幾名農民正在挑選榛子果實。正在忙碌的榛子林主人張克君告訴記者,今年是榛子樹掛果最好的一年,效益比往年要好得多。
張克君今年54歲,是孟家崗林場的一名普通職工。2010年,在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政策引導下,張克君開始承包荒山培育大果榛子。榛子樹只有生長五六年以上纔能真正見到效益,為此他已在荒山上堅守了6年時間。多年的摸索實踐,他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今年。他所經營的400畝榛子林終於結出了碩果。
看著長勢飽滿圓潤的大果榛子,張克君有著說不出的欣慰和高興。他說:『我想來年多培育點適應東北地區生長的榛子苗,讓大伙少走彎路,帶動周邊的林區職工也來種植大果榛子。』
未經炒制的鮮榛子爽脆清甜,別具滋味,剛一摘下來就吸引了周邊的顧客,現在新鮮的榛子就能賣到每斤20元,經過晾曬加工後有的榛果價格可達40元,這小小的榛果真的成為了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法寶。
在張克君的榛子基地,僱工們起早貪晚忙著采收榛子,每名僱工每天基本工錢在一百元左右,在半個多月的采收期裡,大批農村剩餘勞力通過采榛子得到了豐厚回報。
張克君說:『榛子采摘回來後不能捂著,得先晾曬一下,然後用機械脫皮,再晾乾。之後,還得僱人工挑蟲眼。采摘、機械費、扒果仁、挑蟲眼等費用加起來,每斤榛子得用一塊五角錢的加工費用。』
樺南縣榛林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駝腰子鎮、孟家崗鎮等山區鄉鎮。近年來,樺南縣立足資源優勢,將大果榛子作為林下經濟的重要產業來抓,全縣榛子面積不斷提高。在今年雨水調和的年景下,廣大榛農更加注重對榛子的管理,他們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認真抓好榛子每個生產環節的管理。今秋,樺南縣1.3萬畝榛子喜獲豐收。與張克君一樣,榛農們正搶時間進行榛子采收、加工和銷售,小榛子真正成為了山區農民致富的一項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