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鐵路建設者書寫傳奇 訪哈爾濱鐵路局副局長徐建軍
2016-12-08 09:42:2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狄婕 陳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徐建軍接受記者采訪。邵國良 攝

  黑龍江日報12月8日訊 踏著隆冬的大雪,我們采訪了哈爾濱鐵路局副局長徐建軍。因為忙,徐局長只給了記者下班後的半個小時采訪時間,我們是迎著下班的人流來到哈爾濱鐵路局的,望著徐建軍辦公室牆上的黑龍江『一軸兩環一邊』鐵路網示意圖,我們的話題就從這裡開始。

  龍江大地迎來鐵路建設的『春天』

  百年老局的哈爾濱鐵路局,作為共和國的長子,曾經是路網最發達的鐵路局,鐵路裡程等各方面指數曾在全國名列前茅。隨著社會的發展,我省鐵路與加快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構建外向型產業經濟體系已不適應。我省地域遼闊,也需要中心城市對其他地區發揮帶動作用,需要各重要城市之間通過便利的交通體系聯結在一起。促進區域發展繁榮,更需要省內城市與邊境縣之間的交通構成聯結體系。面對鐵路發展現狀,省委省政府緊緊抓住國家加快鐵路建設的重大發展機遇,全面謀劃我省鐵路建設發展藍圖。

  從完善路網、適應沿邊開發開放及區域人口、經濟和城鎮格局考慮,提出打造『一軸兩環一邊』鐵路網主骨架。一軸:與內蒙古自治區聯手打通滿洲裡經齊齊哈爾、哈爾濱、牡丹江到綏芬河的高速鐵路,提昇『綏滿鐵路軸』運輸能力,形成1500公裡的對俄開放帶。兩環:建成哈牡、哈佳、牡佳快速鐵路,形成『哈牡雞七雙佳哈』快速鐵路東環線,建設『哈大齊北綏哈』鐵路西環線,實現快速鐵路覆蓋全省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一邊:沿2981公裡的對俄邊境線,打通連接四條斷頭路,第一條是黑河至烏伊嶺段361公裡,第二條是韓家園至黑河段320公裡,第三條是湯旺河至富錦段313公裡,第四條是創業至東方紅段225公裡。加快推進一批既有線電氣化改造項目,建設一批支線鐵路,擴大鐵路服務范圍。推進鐵路樞紐及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哈爾濱火車站改造等項目建設,加強點線協調能力。到2020年,全省鐵路營業裡程力爭達到7500公裡以上,縣級城市通達率達到75%,復線率和電氣化率達到50%以上。

  徐建軍說,在過去的3年,龍江鐵路建設正以從未有過的速度,將一條條鋼軌鋪向黑土地。

  『哈大』、『哈齊』高鐵攻破高寒禁地

  在打通黑土地血脈的同時,龍江的建設者也收獲了屬於自己的那份自豪。

  2015年12月1日起,全長921公裡的哈爾濱至大連高速鐵路實行冬夏一張運行圖,全年按時速300公裡運行。也就是說,即使是冬天,從哈爾濱出發到大連921公裡也只需要三個半小時就能到達,這也標志著經過近三年的運營,哈大高鐵已經完全掌握了高寒高鐵的高標准建設、運營和維護技術。哈大高鐵開通前,世界上僅有運行於北歐和俄羅斯的三條高寒高鐵。三條線路中最長的只有600多公裡。可以說,高寒高鐵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隨著列車時速提昇,空氣阻力會幾何級增長,車體隔熱能力隨之降低,如何阻隔嚴寒傳導入車廂?如何避免積雪卷進列車下部的設備艙?這都是中國首條高寒高鐵必須克服的問題。然而,幾年間,我省高鐵建設者不僅將這些問題一一攻破,還在這片高鐵禁區上鋪設開了哈齊、哈牡、哈佳、牡佳等多條高鐵線路。2015年8月17日,總投資324億元的哈爾濱至齊齊哈爾高速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哈齊高鐵是我國第一條全線建設在高寒地區、跨越世界級濕地保護區、穿越國家重要采油區的高鐵。為了適應高寒地區的運行,鐵路部門對CRH5A型動車組進行了19項高寒改造。在供水管路、衛生間防護箱內增加伴熱線,提高水箱保溫能力,防止低溫下結冰。車體門窗還加裝了集水槽,防止水珠結冰造成車門無法開啟。改進後的動車組可在零下40℃的高寒條件下馳騁,具有抗風、沙、雨、雪、霧等惡劣天氣能力。

  龍江高鐵建設者書寫傳奇

  徐建軍說,修鐵路之難,最難在隧道。我省冬季漫長、氣候寒冷、凍脹變形、地質復雜。一百多年前,中東鐵路勘測人員就曾來到哈牡間交通要道虎峰嶺下,因沒有開鑿隧道能力最後只能將線路南移10多公裡,避開虎峰嶺修建高嶺子線。而今天我們的建設者面對高寒、風大、雪多的惡劣環境,通過技術創新,鑿岩機一寸一寸地向大山深處掘進。猴石山隧道凍融地質難度不亞於我國首條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比世界上首條高寒高鐵哈大高鐵更向北提高了一個多緯度。施工人員挑戰工期進度和工程技術難度,工程進入正洞後,技術人員根據地質變化改進工藝,不斷提高工效。

  橋梁建設也是高鐵建設的『攔路虎』。曾經,哈齊高鐵松花江特大橋建設,破解了路基凍脹世界性難題,刷新了多個『世界之最』和『中國之最』。正在建設的哈佳快鐵,大橋至少佔全部工程的60%。9月25日,哈佳快鐵哈爾濱特大橋跨環城高速連續梁主跨順利合龍,是哈爾濱特大橋最大跨度的連續梁,為哈佳鐵路下一步架梁、鋪軌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時間很快,說好半個小時的采訪,不知不覺已談了兩個小時,在記者握別徐建軍時,他說:『一名參加哈大高鐵建設的工程技術人員曾對我說,100年前俄國人在我們的土地上修建了中東鐵路,60年前蘇聯老大哥作為老師教我們建設了武漢長江大橋,今天我們終於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建設值得全世界學習的高鐵了。』

  走出很遠,這句話仍在記者的耳邊回響著,那一刻,因為感動,由衷地為我們的鐵路建設者自豪而熱淚盈眶。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