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9日訊(記者 杜筱)日前,哈爾濱醫科大學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中俄生物醫學聯合研究中心』在哈爾濱成立,雙方共同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標志著雙方的科研合作平臺正式啟動。中心成立後,雙方將率先在藥理學、腫瘤學、地方病學、病理學領域開展合作,繼續夯實中俄醫學交流與合作基礎,擴大中俄兩國衛生領域合作,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進一步增進交流、造福兩國人民。

哈醫大校長楊寶峰院士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醫學院Petr kazimirovich yablonsky院長共同為『中俄生物醫學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據了解,哈爾濱醫科大學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經過一年多的謀劃與協商,雙方決定共建兩校科研合作平臺—-生物醫學聯合研究中心。2015年12月初,哈爾濱醫科大學成立了生物醫學聯合研究中心籌備工作組,派出多個代表團赴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洽談生物醫學聯合研究中心成立事宜,雙方就共同申請課題、聯合培養研究生、教師互訪及雙方課程共享等合作事宜達成初步共識,哈爾濱醫科大學首先確定了學校的優勢特色學科,並把這些學科(包括藥理學、腫瘤學、外科學、內科學、地方病學、預防醫學、病原學、分子生物學)的詳細資料介紹給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同時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也提供了優勢學科詳細資料,這為雙方專家在各自領域實現實質性合作創造條件。

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經過多次訪問、洽談、視頻會議等方式,雙方就共同開展中俄醫藥學的國際交流、人纔培養、教材建設等內容達成合作共識,於11月7日在哈爾濱正式成立『中俄生物醫學聯合研究中心』,為兩校醫學領域實質性合作打造堅實的科研平臺,同時搭建了黑龍江省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醫藥衛生領域合作的橋梁,從而為中俄兩國醫學領域科研合作、人纔培養奠定了基礎。
據哈爾濱醫科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中俄生物醫學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後,雙方將率先在藥理學、腫瘤學、地方病學、病理學領域開展合作。在藥理領域,擬在中草藥研究、新藥發現、藥物作用機制研究開展合作,共同研發抗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藥物;在腫瘤學領域,通過對具有高復發風險的乳腺癌亞型進行監測,分析雙方人群發病風險和腫瘤驅動基因機制,從而推進中俄雙方惡性腫瘤早期發現和早期預防工作;在地方病學領域,擬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碘缺乏疾病等方面進行合作,雙方通過流行病學研究,對碘缺乏、碘過量等疾病進行比較,尋找適合兩國的碘營養水平;在病理學領域,擬在數字病理會診、早期胃癌診斷標准等方面達成合作。『中俄生物醫學聯合研究中心』下一步將建立兩校之間定期學術交流制度,建立定期邀請對方研究人員學術交流與互訪制度;支持兩校科研人員到『中俄生物醫學聯合研究中心』開展科研工作;支持兩校聯合培養碩士生、博士生,並為兩校學生提供便利;支持兩校聯合舉辦國際會議;支持雙方圍繞感興趣的學科領域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研究經費由雙方共同解決;支持雙方科研人員在國際期刊雜志和對方學術期刊上共同發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