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2日訊 今年,樺南縣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精准識別、精准施策,通過千名乾部下基層內引外聯找項目、謀思路,產業扶貧整村推進等多種措施,許多貧困戶相繼脫貧。
在梨樹鄉民主村蔬菜大棚基地,由於近期大風降雪頻繁,為防止大棚受損,擔任這個村第一書記的樺南縣人社局紀檢委書記祝慶軍正帶領蔬菜合作社部分社員清理大棚外的積雪,對大棚進行苫蓋和加固。祝慶軍擔任民主村第一書記後,根據村實際情況,多方走訪聯絡,與村兩委確定了利用閑置育秧棚發展蔬菜棚室二次利用的扶貧策略。
正在與大家一起勞動的民主村村民張金龍因病致貧多年,通過幫扶,他加入了合作社,對水稻育秧大棚進行二次利用。他說:『我一共種植了3棟大棚,1棟角瓜、1棟黃瓜、1棟小辣椒。今年菜價高,我的收入也挺好,3棟大棚收入一萬多塊錢,實現了當年脫貧。』
祝慶軍說:『今年年初,我們通過省紀委協調扶貧資金60多萬元,帶動我們村43戶貧困戶參與蔬菜大棚種植,主要種植圓蔥、西瓜、香菜等棚室經濟作物。48棟大棚在二次利用期間實現經濟效益達17萬元,實現戶均增收4000元。』
今年,民主村以綠澤水稻合作社、景茂蔬菜種植合作社為依托,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年實現增收288.16萬元。
『我們民主村有一個精准扶貧攻堅「作戰圖」,357戶貧困戶都在這個圖上,經過三年努力,一部分已脫貧,還有118戶等待脫貧。我們將充分利用產業建設帶動他們脫貧,在2017年年底將實現全部脫貧。』梨樹鄉民主村黨支部書記孟凡梅為貧困戶規劃著未來。
為精准找到『窮根』,樺南縣年初結合『雙走進』活動,從139個機關事業單位精選出2977名黨員乾部,分別與192個行政村的3000多貧困戶『一對一』『面對面』結成幫扶對子,一戶一策制定幫扶計劃。圍繞市場需求,引導貧困戶大力發展紫蘇、白瓜、食用菌等經濟作物,發展棚室蔬菜、畜牧業等產業項目。為貧困戶解決春耕物資、協調貸款、生產生活等實際難題上千件。2015年樺南縣通過爭取國家產業扶貧資金1000萬元,在土龍山鎮興中村成立了安澤養驢專業合作社,其中入股農戶中一半以上是貧困戶,現在肉驢已經陸續出欄,每天都有客商電話諮詢收購事宜,預計年底將出欄一百頭,每年貧困戶在這個項目中可實現戶均增收3500元。
下一步,樺南縣將進一步加大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力度,通過發展林下經濟、特色種養殖等方式,力爭全縣6.3萬農村貧困人口三年內全部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