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優秀獎:大慶市劉學彥作品《海的熱望》
2016-12-17 10:11:07 來源:東北網  作者:劉學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早年,我曾讀過一本改寫我生命歷程的書。猛一聽,此話有些嘩眾取寵,因為我至今還是芸芸眾生中的無名小卒。

  我當時用好心的親朋給的零錢,買了一本外國人物傳記。那是一本震撼心靈、氣勢磅礡、充滿了神奇力量的書。一個神奇的人物給我展示了一個神奇的人生。這本書的名字是《航海家——哥倫布》。

  『大海是我的母親,航海是我的職業,只有大海纔能激躍我的靈魂。』我坐在油田的原野上出聲地吟誦著扉頁上主人公的內心獨白。一張富有誘惑力的漁網將我的心捕撈進去,一顆高貴的心靈降服了我——一個先天的殘疾人。 我本想做一個放蕩不拘的種子,和別人一起驕傲地掛在枝上盡享陽光撫愛。但我只能隨勁烈的風、時隱時現在乾打壘的巷道中。

  童年的我,因為身有殘疾且父母工作在油田一線,獨處成了我的喜好。當年紀相仿的孩子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追捉嬉戲,在和小毛腿雞、搖尾巴兔打著衝鋒仗時,我只能一個人靜悄悄的想著心事。 我想迸發,但無所迸發。

  《航海家——哥倫布》是引起心靈迸發的一本書!我用了一個周末就看了一遍。從那一天、那一刻起,我在心裡就熱愛上了大海。看海,成了我步入社會後一個偉大的理想。

  我的家鄉是百湖之城,村東南就有一條叫碧浬河的鹼水湖。每當一場大雨過後,各種野鴨、野雁、灰天鵝翩然地在水裡嬉戲,排著士兵纔有的列隊。我想看海,碧浬河便成了我演習人生的靶子,我把煽動翅膀的灰天鵝想象成了一艘大帆船,自己便是這條船的舵主。夢想了一回航海的歷程。 22歲那年夏天,我拐出文化宮和我一起學美術的女生玉姝,到市兒童公園花四元八角錢坐了八小時雙槳鐵板船。足足過了一把劃船的癮。眼瞅太陽歪了腦袋將西面層林盡染,女孩玉姝又飢又渴撅起了喇叭花一樣的嘴:別劃了,回家吧,都玩一天了。我意猶未盡,說:你看,這水面多向大海呀!玉姝狠狠地瞪我一眼:告訴你,我每次回家晚了,我媽都罵我,還不給我飯吃……

  向往我心中偉大的英雄哥倫布,向往大海,渴望能有一次真正的航行成為了我遙遙無期、朝朝暮暮的思緒裡的夢想。以至於我常用報紙疊成一只只小船放在門前的水泡子裡,用手輕輕劃幾道漣漪,將它們推向水的中央,又痛苦的看它們一只只沈下去。待到水泡乾枯後,形成了龜背似的水底,幾十只浸泡稀爛的紙船上面還有模糊的條紋。望著他們的摸樣,一切都是那樣玄妙而沒有答案。像剛出生的動物剝離了血的胎衣,不知是有夢還是無夢地睡眠著。

  我就這樣心事重重、懵懵懂懂地成熟,伴隨我的依然是在幻想中迸發。2003年的春天,我遇到了一個意外的機會,承包了位於紮龍濕地南岸的鶴棲湖。我忽然覺得我可以像灰天鵝一樣伸展翅膀在水裡遨游了。我有一種無法抑制的激動,我隱隱地意識到我這雙臂膀是有意為大海准備的。即使鶴棲湖不是真正的大海,但在我心中,它就是大海。我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蒼鷹大海!我像電影《彼得大帝》裡的彼得一世一樣,對著百湖之城中最美的這條湖,用山呼海嘯、電閃雷鳴一樣的聲音大喊:我就是哥倫布,大海的兒子,浪濤的靈魂,任何艱難險阻,都不會讓我屈服—— 就是這個鶴棲湖,圓了我自食其力、回報社會、孝敬父母的夢。我先後僱傭了三個殘疾人養魚,解決的三個人就業問題,又因為鶴棲湖幫我掙了錢,我有幸娶妻生子、步入了小康生活。是鶴棲湖用大海般的情懷與回報點燃了我的理想……

  『看海去,看海去!』我站在美麗的紮龍濕地的草原上,和著春風吟誦著這美麗的詩篇,陽光像紗巾一樣的手,撫摸著我的臉,思緒帶我走進中年的光陰。是在眼前的安逸中維持現狀,還是在探索中奮力拼搏,我在糾結中等待時機……

  終於,我有了目標。

  經過多次考察,我決定繼續開發臨近荒廢的多個子湖,引進螃蟹,還能安排幾個人就業,還能創造價值。有了這個目標,我的心日漸平靜了,臨窗讀著塵封已久的心情。大海,還是我藏在心底情感。我見到過流光溢彩的冰山;我見到過茫茫沙海;我見到過緩緩東逝的黃河;我還見到過八百裡秦川有人美其名曰:(八百裡金川,每年5月20號左右開滿金燦燦的油菜花)。奶奶的家鄉有一條河叫秦淮河,我認真的看過了,連水也喝過了。

  由於種種原因,我的養殖螃蟹的計劃還沒有實施。我忽然覺得我生命裡至今缺少的還是大海,大海離我究竟有多遠呵!我在淡淡的夕陽裡,初春的晚景中反反復復地默誦: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也要去遠方……

  作者簡介

  劉學彥,筆名耕夫,男,1963年生人,三級精神障礙,在大慶油田采油二廠工作。1982開始文學寫作,曾在大慶文化生活報、大慶日報、大慶晚報、大慶油田報、黑龍江日報和《歲月》《丑小鴨》《春風》小說月刊發表過詩歌、散文和短篇小說。大慶市作家協會會員。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黑龍江省殘疾人美文攝影大賽作品選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