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功勛地質隊』吹響冬日找礦衝鋒號
2016-12-20 08:52:4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佳岩 譚迎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2月20日訊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12月份的北國進入了最嚴寒的冬季,大多數野外工作都已偃旗息鼓。然而,在林口縣的莽莽雪山中,有這樣一支功勛地質隊仍不分晝夜,爬冰臥雪地在密林深處尋找沈睡的『地下寶藏』。

  日前,伴著漫天飛舞的雪花,記者和黑龍江省第六地質勘察院的地質隊員一起坐車奔赴西北楞石墨礦普查及三合村石墨礦(西北楞石墨礦三合村礦段)普查的勘探現場。進山的道路本來就狹窄,連日的降雪,讓路面變得異常顛簸難行。半個小時後,我們不得不棄車步行進山,一路上看著路邊岩石層不時有小紅布條隨風飄動,在白雪的映襯下格外醒目,隨行的地勘六院院長李紹銅介紹說,這些都是他們勘查過工作的標記。一路跋涉,終於看見樹林中橫著兩條大紅條幅,彩旗隨風舞動,不遠處一臺鑽機被厚厚的塔衣包裹得嚴嚴實實,高高地聳立著。撩開帆布棉門簾進入搭建的鑽機場房,鑽井旁一盆紅紅的炭火燒得正旺,轟轟鑽機馬達聲直抵耳鼓,幾名鑽探工正忙著拆卸鑽頭取岩芯,機房外一排摞在一起的木箱裡面放著取出來的岩芯,地質隊員給這些樣本做著詳細的描述。

  常年的野外工作讓鑽井隊長孫吉祥臉膛黝黑,聲音響亮。他說,數九寒冬施工,對地勘人來說是不常見的,因為這個季節水管裡的水會結冰無法送到機臺,水對鑽機就像血液對人一樣重要,沒有水鑽機就不能轉動。但今年的情況特殊,必須搶出進度為明年找礦提供科學依據。於是就把水管纏上電熱膜進行加熱,保證供水。為早日完成任務,鑽機24小時不停工作,鑽井工人三班倒,天冷路滑,常常需要步行進山,風餐露宿,特別艱苦,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因為大家有個信念,保質保量完成任務,決不能給『功勛地質隊』這個榮譽稱號?黑。

  黑龍江省第六地質勘察院曾被原地質礦產部命名為『功勛地質隊』,是我省找礦主力軍,先後探明了伊春大西林鐵礦、小西林鉛鋅礦、遜克翠宏山鐵多金屬礦、翠中鐵多金屬礦、蘿北雲山石墨等享譽全國的大型和超大型礦床。該院西北楞石墨礦普查項目負責人歐陽榮京說,近年來,根據我省礦產資源分布特點,六院把石墨資源作為重點勘查方向,先後在鶴崗、雙鴨山、佳木斯、牡丹江、林口縣等地優選石墨勘查區39處。目前,西北楞礦區和三合村礦區一共施工40個鑽孔,完成鑽探工作量9700餘米,槽探37000多立方米,所有槽探和大部分鑽探都見礦,找礦成果比預計的要好,發現礦體厚度和品位比較穩定,勘查類型變簡單了。從物探異常和礦體走向延長來看,大概有5條石墨礦帶。三合村石墨普查區是西北楞石墨礦普查區向北延伸部分,目前已完成物探工作,發現了與西北楞礦區相似的物探異常,經槽探工程驗證,已證實物探異常為石墨礦體所引起,推斷遠景石墨礦物資源量可達1000萬噸。

  據李紹銅介紹,林口縣西北楞石墨礦是六院在2012年進行黑龍江省佳木斯隆起鐵多金屬礦產資源調查評價項目時發現的,並於2013年在省地礦局的支持下自籌資金,通過創新、綠色、優質、高效、平安勘查,把找礦重點迅速轉移到新能源、新材料上來,抓住我省石墨資源天然豐富,勘查程度比較低這一特點,精准發力,最終實現找礦突破。隨後申請了黑龍江省首批地質勘查基金項目。省國土資源廳和省財政廳於2016年6月下達本次普查工作的項目任務書,項目組立即出隊進行基地建設。7月15日開始全面施工,開展測量、物探、槽探、淺鑽和鑽探工作,開動鑽機12臺,參與項目施工人員200餘人。目前項目組加班加點,開展冬季大會戰,預計年底前西北楞石墨礦野外施工將全部完成。

  說起西北楞石墨礦的勘探成果,李紹銅興奮地說,今年的探礦工程發現原圈定的石墨礦帶向南、向北延續較好;加密工程顯示礦體連續性也好,與設計基本吻合;新發現的兩條石墨礦帶具有一定規模,石墨品位較高。經過對區內石墨礦資源量進行粗略概算,可探求石墨礦物資源量2400萬噸,普查工作結束後預計可探求石墨礦資源量3000萬噸。根據目前工作情況可以保守地推斷,六院將向省政府提交一處超大型石墨礦山。

  2016年也是我省實施的地質找礦三年專項行動的攻堅年。省國土資源廳、省財政廳和省地質礦產局精心部署,創新管理機制,服務監管到位,科學規范地質勘查,全力推進項目實施。在全省廣袤的林區劃定了220個項目區,開展測量、物探、槽探和鑽探工作。通過一年多的工作,各類項目成果初步顯現。西北楞石墨礦的發現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

  離開鑽探現場時,雪越下越大,六院還有7臺鑽機數十名地質隊員奮戰在勘探一線,地質生產冬季施工正酣。隆隆鑽機馬達響,壓低了風嘯,驅散了寒冷,震蕩著白雪皚皚的山谷,一處超大型石墨礦山呼之欲出。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