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3日訊(記者 侯巍) 22日-23日,黑龍江省雜糧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八一農大召開,來自國內雜糧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思想雲集,火花碰撞,共同為雜糧產業發展獻計獻策。

雜糧產業研討會舉行。
23日,專家們先後參觀了位於八一農大院內的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從成果展廳、色譜分離技術研究,活性成份分離裝置等方面,深入了解該中心的科研情況,體驗了全產業鏈的發展特色。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從研發、育種,栽培、種植等農業生產及精加工到孵化企業全產業鏈生產模式,特別是色譜分離技術填補了國家的空白,獲得了專家們及企業的高度認可。專家們紛紛表示,國家雜糧中心在我省建立的意義重大,極大地促進我省雜糧研究領域的提昇與發展。全產業鏈科研成果適用於我省農業發展情況。目前,該中心已經與國內多家大型生產企業合作,其成熟產品已經走向市場。

焦少傑作學術報告。東北網記者 侯巍攝
隨後,多位專家針對各自研究領域及方向作了產業報告。長期從事高梁研究的專家、黑龍江省農科院作物育種研究所專家焦少傑又被稱為『焦高梁』。在題為《黑龍江省高梁生產情況及應對策略》的報告中,他說,2001年-2015年這15年間,黑龍江省高梁種植特點是面積逐漸減少,產量未變化,原因是單產產量提高,已經步入高產時代,最高達到6.5噸每公頃。

專家們參觀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東北網記者 侯巍攝
我國高梁的呈現幾大特點是步入小雜糧時代、加工原料為主、高產,進入矮杆機械化栽培階段。高梁受需求減少,進口增加及沒有相關政策優勢等原因造成價格受制約,進入飼料業。焦少傑提醒要區別開釀酒高梁與飼料高梁。焦少傑建議,政府應明確思路,制定科學發展規劃,劃分出優勢作物種植區域,將高梁作為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優選品種,依靠科技,加強整體宣傳推介,打造品牌,讓全國人民都能吃到黑土地的紅高梁。

張宏雷作產業報告。東北網記者 侯巍攝
農墾九三管理局副局長張宏雷就九三管理局打造雜糧種植基地的優勢及政府引導,注重強管理,重實效等方式推動雜糧產業發展作了推介。張宏雷表示,農墾九三管理局位於我省松嫩平原,是現代化大農業程度較高的區域。張宏雷說,經過多方調研發現,東北冷資源及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一半的農藥使用率是大型企業關注九三管理局的原因。

研討會現場。東北網記者 侯巍攝
近年來,九三管理局打造雜糧基地及提供優質原料供應地做為出口,逐漸以堅持市場化訂單形式,抵抗風險;利用生產規模化,確保技術措施應用,及強化營銷品牌,提高市場話語權等多種舉措來提高效益。
黑龍江八一農大專家豫虎在黑龍江省雜糧主要病害發生情況及防治對策中對從植保方面進行專題報告,對高梁、糜子、谷子病蟲害及防治情況作了解讀。
兩天的時間,20多場關於雜糧產業發展的專題報告,響徹在會場,掀起了聚焦雜糧產業發展的熱潮。這是一場由黑龍江省科協主辦,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的一次高水平、高規格的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和研討,匯聚業界的資源優勢,有利促進我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黑龍江省科協黨組書記畢衛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