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為二看直播 因地制宜搞推廣
中科院院士羅錫文談當下農耕熱點水稻直播技術
黑龍江日報12月24日訊 說羅錫文院士是中國水稻直播技術推廣第一人毫不為過。10多年間,年逾七旬的羅院士將自己完全交給了水稻直播技術的攻關與推廣,足跡遍布全國27個省份;為了這項技術的推廣,一年裡飛赴新疆八次!冬至時節,羅老不顧嚴寒,從溫暖如春的廣州來到冰雪皚皚的哈爾濱,為省科技廳主辦的2016黑龍江省水稻直播栽培技術研討培訓會做主旨報告,並欣然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過了冬至陽氣漸生,這預示著我們這項事業在黑龍江的前途將無限光明。』一見面,羅老幽默的話語將冬日的寒冷一掃而光,也讓人深深感受到水稻直播對他的吸引力。
是什麼讓羅老對水稻直播如此鍾愛?似乎看出了記者的疑惑,羅院士開門見山,他說:『我們種水稻有1萬多年歷史了,我從來沒想到我們在種水稻上要向美國人學習。2007年袁隆平院士對我說了一句話,老羅呀,你搞水稻直播一定要去美國看看。我去看了結果非常受震撼,回來還在網上發表了一篇感言。為什麼?他們平均一個農民可以種1300畝水稻,畝產比我們還高100公斤,我去看的農場15000畝地,5個人種,平均一個人種3000畝!他們的訣竅就是水稻直播。』
羅教授介紹說,當今世界上種水稻的國家有幾十個,只有亞洲是以育苗移栽為主,其他國家像美國、澳大利亞、希臘、意大利等等都以直播為主。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國內的水稻直播發展也很快,初步估計面積能佔播種面積的1/3左右,但主要采用人工撒播,存在分布無序,疏密不勻等問題。而國外的水稻直播不是這樣,一般都采用機械播種或是飛機噴撒播種。美國大約80%的水稻是飛機噴撒播種,20%是機械旱播;世界水稻單產最高的澳大利亞,平均畝產可達667公斤,他們的直播方式則以機械旱播為主。科技的支橕是直播稻高產的主因,而我國的水稻平均單產,卻只有450公斤。
現代化的水稻直播技術為什麼在我國比較滯後,羅老認為,過去我們有個誤解,覺得直播產量低。其實不是這樣的。世界水稻單產前十名的國家,都是采用直播技術。
十年水稻直播技術國內推廣的成績單,也讓羅老拿出了有力證據——10多年來,羅老的團隊在全國26個省推廣水稻直播技術,面積數百萬畝,其中有17個省的單產超過600公斤,有11個省超過700公斤,有7個省超過800公斤,在新疆,連續兩年超過1000公斤,在浙江省,連續四年超過800公斤。這充分說明直播產量並不低,絲毫不比移栽的差。
羅老團隊的成功,得益於他們十多年潛心研究開發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機關鍵技術。依托三種類型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機,配以適合的農藝措施,既可以滿足不同播種量的要求,又滿足不同地區不同播種行距的要求,既適用於乾壟面的旱地直播,又適用於壟面濕潤或是水泡田的水直播,使用范圍非常廣泛;而且,單獨播種,播種施肥同步進行,播種施肥噴施除草劑三位一體,都可以實現。但是談及推廣,羅老的態度卻是科學嚴謹的。
羅老說:『我的基本觀點一是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水稻直播,發揮優勢,規避風險。既要認識到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輕簡栽培方式;又要認識到它有風險、受無霜期和茬口的制約比較大的不足;還要認識到,水稻直播是品種、農藝和農機有機結合缺一不可的。所以我常講,在中國解決好稻直播推廣,要處理好7個適宜,即適宜的地方、適宜的品種、適宜的方法、適宜的整地、適宜的播期、適宜的播量、適宜的管理。要有探索的精神,因地制宜,逐步推廣。』
人物名片
羅錫文,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農業工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副理事長、《農業工程學報》副主編、《農業機械學報》編委,國際土壤耕作研究組織(ISTRO)、亞洲農業工程協會(AAAE)和美國農業工程師協會(ASAE)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