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8日訊(記者欒微)比做『學霸』更難得的是做『學神』,如果說當『學神』還不算難,更難得的是整個班級都是『學神』,東北林業大學2013級生物技術基地班一班,就是這樣一個『學神』班。全班27人,17人智育成績在80分以上,19人加權平均成績在80分以上,27人全部通過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六級通過率達66.7%。在大四上學期,全班27名學生中,有14名同學獲得了保研資格,1人拿到國外名校offer,1人在國外交換留學。他們即將開啟的院校大門包括中科院、復旦、南開、哈工大、大連理工、東京大學。

學神班合影。
勤奮與分享創造『學神班』

學神寢室。
任何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刻苦的學習精神,一班也不例外。
團支書趙琦說,如果是上八九十人的課,坐在後邊就容易分散注意力,為了能坐到前排聽課,班裡約定,輪番早起佔座,早晨8點上課,5點半就起床佔座,其他同學幫著帶早餐,有時候為了下午的課,乾脆不吃午飯直接去教室了。
『細胞生物學的實驗課,有的同學沒做出結果,先得到數據的同學就不會提前下課,而是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其他人分析失敗原因,爭取大家都能完成實驗』班長劉潤澤說,專業排名第一的吉仁慈同學就是一班的,她的課堂筆記出了名的做得好,不僅字跡工整漂亮,而且知識點全面,而且還劃出每門課的要點和考點,每到考季,班級同學都會爭相找她抄筆記,而吉仁慈也不會藏著掖著,誰問她借筆記或是討教學習上的問題,她都會熱情解答,還會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
作為專業第一的吉仁慈,也不是沒有短板,她的英語就是比較弱項的科目,『我復習英語六級的時候,對聽力特別苦惱,同寢室的宋媛媛和張倩倩把自己的方法告訴我,方法不同,但是對我很有啟發,幫助我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說起感覺學起來最為吃力的科目,同學們都認為是『分子生物學』這門課最難過關,也是掛科率最高的一門課,期末考試裡有近40分的分值,需要查閱英文文獻並掌握內容纔能獲得。
班長劉潤澤介紹說,這些英文文獻包含了大量專業術語,而同學們的英文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男同學的英語比較弱,即使是過了英語六級的同學,可能也需要花兩周的時間纔能讀懂。為節省大家的復習時間,班裡英文閱讀能力較好的凌飛同學承擔起了為大家科普、講解文獻的重任。凌飛說『考試涉及到的英文文獻有四篇,大約40多頁,我花了5個小時,先把文獻通讀一遍,然後把重要的知識點劃出來,再給大家講解』。
『在男生寢室,因為是夏天嘛,大家都是穿得比較少,都是背心短褲,大家裡三層外三層圍著凌飛,他就坐在中間講重點,我記得特別清楚。』劉潤澤說,在凌飛的幫助下,這門號稱逢考必掛、系裡最難的專業課,一班全體同學一次性順利通過。
『學神班』收獲了學業和科研的碩果
大學前三年,一班同學在學習上團結互助、不懈努力,始終在學院2013級所有班集體中,保持著領頭羊的態勢。全班27人,共有17人智育成績在80分以上,優良率63.0%。前三年加權平均成績在80分以上的有19人。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全班通過率100%,英語六級通過率達66.7%。
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大四上學期正直金秋九月,收獲的季節,生命一班27名同學中,共有14人成功保送至中科院、復旦、南開、哈工大、大連理工等國內知名院校攻讀研究生、直讀博士學位,保研比例超過50%。其中,宋媛媛、張倩倩、吉仁慈、潘鑫茹、侯薪鑫和王敏同學來自於同一個宿捨,全部保送研究生,是名副其實的『學神寢室』。
生命一班的同學雖然『高分』但並不『低能』,而是成績好,科研更強。班級大部分同學都參與了國家級、省級、校級或是院級等各類科研訓練和創新實驗項目,在2015-2016年度,班級同學共參與發表17篇學術論文,其中既包括《草業科學》、《東北林業大學學報》這樣的中文核心期刊,又包括《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這樣的SCI期刊。從發表學術論文的角度來看,他們當中一些人的成績,甚至能達到東北林大碩士研究生的畢業標准。
在學術競賽領域,班級同學也是成果頗豐,像張懿璇、唐潔、章栩鋮三位同學,就分別在2015年、2016年參加了麻省理工舉辦的的IGEM大賽,並斬獲了國際級銀獎。金姝含、韓露兩位同學獲得過大學生英語競賽三等獎、唐潔同學獲得過CDEN東北賽區英語辯論賽最佳辯手。
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不辜負大學時光
正如已經獲得保送南開大學研究生資格的趙琦所說『大學生活如果沒有去鍛煉自己創新創造能力,沒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得再高的成績也等於荒廢了。』連續兩年,利用周末和節假日時間,一班的同學們攜手去金色陽光哈爾濱自閉癥康復中心和哈爾濱孤獨癥兒童康復中心,照顧、陪伴自閉癥兒童,陪他們做游戲,幫他們洗澡換衣服,送孩子們放學。
『6歲的玲玲是我主要陪伴的孩子,一開始她特別抗拒我,幫她拿零食會甩開我的手,還會瞪我,得有幾個月吧,後來有一次,她剛看到我就拿著餅乾跑過來,笑著讓我吃,那種用真心換來真心的感動簡直沒辦法形容,也是我難忘的經歷』劉潤澤回憶起這件往事仍然很動情,他與玲玲的家人始終保持著聯系。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他們說,2013級生物技術基地班一班的同學雖來自五湖四海,但是他們情同手足,親如一家,是戰斗力最強的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