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雙鴨山市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整治發展環境巡禮
2017-01-04 09:48:47 來源:東北網-雙鴨山日報  作者:楊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4日訊 龍煤天泰、萬裡潤達一期等資源深加工項目竣工投產,新時代水泥、建龍鋼鐵完成改造昇級,石墨烯、玄武岩連續纖維等新興產業發展邁出可喜一步。

  盤活啟動停產、半停產企業22戶,中創機械、中順農業等14家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307個、龍頭企業108家。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興未艾,全市新增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1萬餘戶。阿裡巴巴、騰訊等知名電商平臺入駐雙鴨山市,電商產業蓬勃發展。

  松江國際、大潤發、集賢四達、寶清百盟、饒河互市貿易區等大型商貿綜合體投入使用。『雙深』冰上體育運動中心和聖潔—搖籃山公園、青山滑雪場正式營業。

  金融業對經濟發展支橕作用持續增強,存貸比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以上成績,取決於雙鴨山市寬松的投資政策和到位的各項服務,更取決於適宜的生存條件和優良的發展環境。

  過去的五年,雙鴨山市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整治發展環境,不斷激發內生動力,釋放發展潛能。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統籌推進經濟、農業、生態文明、民主法治、文化、社會、紀律檢查和黨的建設重點領域改革。市本級行政審批事項由413項精簡到115項,全省最少。整合成立市職教集團和市檢驗檢測中心。開展『大科室』制改革試點。整合建設城市公共應急平臺。進一步完善區級功能。創新社區管理體制,簡化社區辦事流程,規范社區考核。集中整治發展環境,查處一批違規違紀行為,服務效率明顯提昇。

  生存要靠空間,發展要有條件,魅力要去創造。新思想帶來新理念,新理念帶來新行動。讓環境產生生產力,讓環境帶來發展力,雙鴨山市通過軟硬結合優化發展環境,帶來了質的嬗變。

  雙鴨山市堅持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推動力』來抓,下決心、下功夫、下力氣打好環境攻堅戰。

  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安排、親自部署、親自過問發展環境整治工作,積極為環境整治工作『把脈』,找准全市當前發展環境的『病灶』,在重點難點上尋求突破。針對各單位、各部門工作職責,制定了工作任務推進單,從8個方面分解了33大項,202小項工作任務,明確了任務書和時間表,並把發展環境整治工作列入市委全年目標考核之中,全力抓好推進落實。

  突出重點,上下發力。省委、省政府《意見》出臺後,雙鴨山市按照編辦『三定』方案職能,結合工作實際,圍繞深化改革、精簡審批、優化流程、執法不嚴不公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梳理。在自查自糾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四個整治。開展司法不規范專項整治,服務效能不高、中介服務不透明、行政審批效率不高和誠信體系不健全專項整治。截至目前,已推進落實了進一步提高服務效能、切實為企業減輕負擔、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等8個方面28項工作任務。制定出臺相關文件和規定40個,加快推進《意見》落實。提高服務效能:市本級行政審批事項僅保留115項,為全省最少,梳理和優化行政權力流程圖262個,行政審批事項平均審批時限由29.5個工作日壓縮到6個工作日,壓縮比例達到80%,數量和時限為全省13個市(地)最少和最短;市直34家單位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已全部納入網上審批,縣區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已於去年10月份開始正式網上辦理。

  企業減輕負擔:已梳理出市本級涉及中介服務的行政審批事項35項,建立了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對行政收費及政府性基金進行集中清理。

  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加強了壟斷行業招投標監管工作,組建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各縣區嚴格按照《基礎建設和公共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依法依規執行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

  深入推進法治建設:將依法行政和行政問責納入乾部培訓教學重要內容,廉政教育基地開放19場次,14家單位共計740人次到教育基地參觀學習;籌建了法工委,完善了決定重大事項、聯絡代表、任後監督等十餘項規章制度;整合了市場監管和食藥監機構;整治了執法不嚴格、不規范、不公正的問題。

  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建立了信用建設辦公室,成立了市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同時建立『失信者黑名單』、市場主體年報和信用信息公示等制度。

  查處破壞發展環境行為:完善了企業投訴中心職能,抽查了2014年以來各縣區、各部門承辦的37件企業投訴事項中的處理依據、辦理質量、結果認定、整改情況、問責情況,反饋均為滿意。

  從嚴管理乾部: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乾部教育,舉辦培訓班12期,培訓乾部5000餘人次;交流調整乾部298人,調動了各級領導乾部的乾事熱情。

  聯系實際,創新思路。聚焦基層,狠抓科所隊『關鍵人』。為解決發展環境整治上熱、中溫、下冷問題,打通發展環境『最後一公裡』,徹底解決『中梗阻』『末梢

  炎』等突出問題,市委、市政府以『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在全省率先開辦全市科所隊長優化發展環境自查問題社會評價集訓班,利用市委黨校這一全市乾部培訓教育基地,對全市各級科所隊長778人分十期進行集訓。同時,開展『三測評』(『兩代表』測評、『一委員』測評、服務對象測評)對全市科所隊評價排序,要求每名科所隊長就優化環境公開亮相、做出承諾,在電視臺重點時段滾動播出。並指導縣區按市級模式將集訓班向縣區延伸,確保對全市科所隊長集訓一遍,不留死角,不留盲區。此次開班參加人員之多、覆蓋面之廣,在雙鴨山市歷史上是首次。

  確定主責部門,為企業提供更優服務。目前,已為42個重點產業提供了『領辦』『聯辦』『代辦』服務。總投資35億的寶清萬裡潤達糧食倉儲與深加工項目是雙鴨山市優化發展環境、提昇優質服務的一個縮影,該項目從洽談簽約、征地、辦理相關手續、建設總計40天。

  采取多點發力,全面打造發展好環境。深入開展『一創兩建』和『幸福社區』建設試點,改造完成老舊小區10個、維修背街巷道1700餘條,清運垃圾28.75萬噸;城市中心城區實現24小時供水;整合梳理87個便民熱線和投訴電話,統一歸集到110指揮中心統籌接辦,方便了群眾求助和舉報;開展社區服務事項辦理清理工作,調查梳理出90項需要社區蓋章、證明等不合理的繁雜手續,清理後保留8項;紮實推進雙礦集團組織化分流,第一批3500人安置工作順利完成,第二批穩妥推進中;開展了市級領導班子進班組、黨員乾部進家庭、送溫暖『兩進一送』活動,對4561名雙礦困難職工進行全面摸底,並根據貧困狀況及致貧原因等情況制定出臺了系統幫扶救助方案,確保困難職工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加大宣傳報道,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制定了《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宣傳報道方案》,在雙鴨山日報、廣播電視臺和新聞網等媒體開設了『轉作風、增效能,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專欄,公布了舉辦電話、辦事指南,發布了信息動態。截至目前,累計在省級以上媒體刊發稿件11篇,在黑龍江日報刊發《雙鴨山全力打好脫困轉型組合拳》、《打通發展環境最後一公裡》等2個專版,在市級媒體刊發稿件91篇。同時,在全市黨政機關積極開展『人人都是環境』『優化發展環境我能做什麼』系列討論、專題宣講活動,形成了立體宣傳效應,在全社會形成了環境整治的濃厚氛圍。

  去年以來,雙鴨山市通過明察暗訪、設立舉報熱線、開展專項整治等措施,加強對發展環境案件線索排查收集核查力度,動真碰硬開展查案問責工作。

  拓寬信息渠道。確定566名村、辦事處(社區)『第一書記』為環境整治信息員;在協會商會、個體工商戶中聘請135名民意代表,收集民意、征求建議、定期反饋。兩級環境辦都公示了受理舉報電話,各縣區聘請政風行風監督員、環境整治監督員,在企業設置優化環境監測點,警示防范並提早發現影響環境問題。同時,市紀委還組建4個專項推進組,全力推進整治和優化發展環境。

  加強明察暗訪。深入基層社區和重點企業,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廣泛征求社情民意,深挖影響和阻礙發展環境問題線索。兩級環境辦走訪街道辦事處73個、社區206個、企業128個、機關單位148個,召開企業座談會144次、居民代表座談會141次、機關座談會128次,下發各類調查問卷10000餘份,對182家單位和79家辦事大廳進行了暗訪。發現紀律作風、民生、審批環境、公共繳費、服務效能方面問題和案件線索以及意見建議等近1000條。

  建立健全制度機制。出臺了《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規定》、《推行『兩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實施方案》、《關於實行涉企檢查事前備案的通知》、《優化發展環境三十項便民措施》等一系列優化發展環境文件。建立了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公開制度、審核制度,以及案件回避、重大案件集體會辦和過錯追究等相關制度。實現了由『管理型執法』向『服務型執法』、『隨意執法』向『規范執法』、『剛性執法』向『柔性執法』的『三個轉變』,推動發展環境整治治標與治本相結合。 截至目前,全市共對破壞發展環境案件立案73件,辦結63件,辦結率86.3%,已追責64人,移送司法機關案件2件;收集破壞發展環境案件線索37件已移交市紀委,正在進行調查;對5起典型案件向社會進行了公開通報,對5家單位查處問題滯後情況進行了通報,約談了單位主管領導,收到了良好的震懾和警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