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6日訊 年初以來,海倫市投資1000多萬元,進行試點示范,逐步探索和建立秸稈田間處理、收集、儲運體系,探索秸稈能源化(燃料化)發展模式,推動實現秸稈從田頭到市場的有效對接,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
海倫市選取6個村進行試點示范,采取民用分戶和集中供熱相結合的方式運作,其中聯發鄉百興村、百祥鎮百義村、倫河鎮西倫村、東風鎮雙音村4個村為民用分戶示范,統一安裝1000臺采暖、炊事、火炕一體化民用小型生物質鍋爐。其中,百興村200臺、百義村200臺、西倫村350臺、雙音村250臺;以海北鎮海北村、共合鎮共祥村2個村為集中供熱示范,利用兩個村現有集中供熱企業,通過對燃煤鍋爐進行改造,實現32萬平方米生物質鍋爐集中供熱。
為方便用戶、降低成本,在百興、百義、西倫、雙音、共祥5個試點村分別建設1處秸稈打包企業和1處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企業。每處秸稈打包企業購進牽引式秸稈撿拾打包機和904農用機車各1臺。每處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企業需購進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設備1套(包括制粒系統、粉碎系統、配電系統),秸稈烘乾設備1臺(套),建設簡易車間(含庫房)1000平方米。
截至目前,兩處集中供熱企業集中供熱鍋爐已改造完畢並實現了供熱;1000臺民用鍋爐已安裝完畢;廠房及附屬工程建設已經完工;秸稈打包設備和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設備已開始運行。
這個市還責成試點村乾部挨家挨戶走訪宣傳,並由海倫市利民節能鍋爐制造有限公司在試點村進行現場宣傳講解和演示,每個試點村演示7天,直接面向百姓,現場答疑解惑。建立運行管理機制,以村級帶頭人為總牽頭,組織成立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企業,性質為村辦企業,企業實行自主管理和經營,並按照市場化模式運作,自負盈虧。秸稈收集采取三種模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運作,一種由生物質成型顆粒燃料生產企業自行在農民地裡免費收集秸稈和固體廢棄物,農戶每公頃收割秸稈減少支出1100元,還解決了放荒的危險。第二種企業收購農民自行收集的秸稈和固體廢棄物,農戶打包後每噸秸稈至少創收80元。第三種農民利用秸稈和固體廢棄物到企業兌換生物質成型顆粒燃料。
據估測,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企業效益每噸可實現利潤105元,秸稈打包企業效益5處可實現利潤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