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全省糧食總產1211.7億斤 農業生產持續穩定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2017-01-16 18:36: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英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6日訊(記者孫英鑫)16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2016黑龍江這一年』新聞發布會在哈爾濱召開。省農委主任王金會在介紹我省一產發展情況時表示,2016年全省糧食總產1211.7億斤,繼續保持國家首位,有效發揮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作用。

黑龍江省農委主任王金會介紹我省一產發展情況。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王金會表示,2016年,全省糧食綜合產能、農機化建設、規模化生產、綠色食品產業、綜合經營性合作社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取得『兩持續、三變化』的可喜成效,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在『兩持續』方面,全省糧食總產1211.7億斤,繼續保持國家首位;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經受住了玉米收購市場化減收的嚴峻挑戰,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實現『十三連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6%。

  在『三變化』方面,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全省農業加快由數量型農業向數量質量型農業發展,龍江大糧倉加快向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戰略轉型。經營方式發生變化,農民特別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市場觀念、品牌意識、闖市場能力得到提昇,由原來的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加快轉變。組織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全省合作化生產步伐加快,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加快向規模經營轉變。

  據了解,2016年我省農業供給側改革紮實富有成效。全省農作物種植結構實現『一減七增』,玉米面積調減1922萬畝,通過改種雜糧雜豆、蔬菜等高效作物,農民人均增收272元。建成『互聯網+』高標准綠色有機種植示范基地1170個,全省認證綠色有機食品面積7400萬畝,佔總播種面積的1/3。外向型農業、漁業、蠶蜂等優勢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增強了農產品多元供給和促農增收水平。

  二是產業融合發展勢頭強勁。農產品產地加工、精深加工和副產品利用協調推進,傳統農業由單一種植加快向種養加銷全產業鏈經濟發展。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主體達到5175家,經營收入74.5億元,分別增長22.5%和41.6%。

  三是現代農業支橕體系不斷完善。全省新建設現代農機合作社129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0.2個百分點。

  四是現代生態農業建設加快推進,《黑龍江省耕地保護條例》7月1日正式實施,24個縣實施耕地保護與質量提昇補貼試點,18個縣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11個縣實施循環農業和秸稈綜合利用項目,10個縣開展黑土地保護試點,8個縣開展秸稈造肥還田項目,完成高標准『三減』面積1240萬畝。

  五是農產品市場營銷取得豐碩成果。全年在國內外舉辦黑龍江優質農產品展銷推介活動17場,簽訂合同和意向協議310多億元。省級農業電商平臺—生態龍江網入駐合作社和企業1785家。農村電商主體達2.7萬家,交易額突破100億元。黑龍江大米網7月底上線運營。在全國率先開展水稻、大豆、雜糧等眾籌,全省眾籌收入30多億元。組織55家互聯網+農產品營銷示范基地與28所院校大學生實現對接。首屆中國大米品牌大會評選出全國十大大米區域性公共品牌我省佔3個,全國十大好吃大米我省佔5個。

  六是農民創業成效顯著。全省農民創業人數103.5萬人,實現創業純收入227.6億元,分別增長37.1%、39.8%。

  七是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繼續深化,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突破19萬個,帶動200畝以上土地規模經營1億多畝。開展省級和市級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村達到27個,國家級試點縣方正縣67個行政村已有66個村成立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組織,走在全國前列。50個縣(市)搭建農村產權及土地流轉平臺。與此同時,農村金融保險、涉農資金整合、玉米收儲制度、大豆目標價格等其他改革紮實推進。

責任編輯:劉博

【專題】『2016黑龍江這一年』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