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5日訊(記者王忠岩 孫曉銳 莊園)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黑龍江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哈爾濱國際會議中心環球劇場隆重開幕。會上,王健鳳代表民盟省委作了大會發言。

王健鳳代表民盟黑龍江委員會發言。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近年來,我省依托良好的地域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綠色特色產業,細化產業重點及區域布局,構建產業集聚競爭優勢,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但目前仍有較大潛力和差距。
一、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農業生產對資源和要素投入的依賴迅速增加,耕地質量退化、環境污染加重。近年來,我省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產量的較快增長,很大程度是以農業要素投入的大量增加為代價的。2005至2014年,全省糧食產量增長101.88%,同期我省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農用化肥施用量、農機總動力和有效灌溉面積分別增加了21.24%、35.21%、66.93%、130.77%和121.60%;農用柴油、農用塑料薄膜和農藥的使用量分別增加了45.50%、49.25%和84%。長期高強度使用耕地、大量消耗水資源、超施化肥和農藥,導致我省目前面臨黑土退化、養分失衡、土壤板結、土壤重金屬超標、部分地區農業經營方式粗放以及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
2、農產品生產成本和機會成本提高、比較利益下降的問題加重。2009至2013年,我省每畝粳稻、玉米和小麥的總成本均逐年增加,但淨利潤起伏波動。自2009年以來,每畝粳稻總成本年均增幅為12.02%,淨利潤卻年均下降22.3%;每畝玉米總成本年均增幅為17.88%,淨利潤相對穩定;每畝小麥總成本年均增幅為6.92%,淨利潤起伏波動相對較低。如果考慮每年全省用於抗旱防澇等救災支出對維護農產品增產的影響,全省農業增產的社會成本遠遠大於微觀經營主體層面的生產成本。
3、國內外價格、糧食產銷地區價格倒掛,給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居民生活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近年來,在國內價格高於國際價格的背景下,農產品進口增加與國內積壓滯銷現象並存。2008年國家開始實施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玉米臨儲收購價格至2014年一路走高,導致我省玉米產量連年增加。在糧食產量屢創新高的同時,全省的糧食收購量、庫存量也逐年昇高,而積壓的糧食庫存品種主要是水稻和玉米,給我省糧食加工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另外,近期國家糧食生產價格補貼政策開始發生變化,也將對我省追求生產規模的農業發展模式產生影響。
二、我省農業發展路徑及政策建議1、優化種植業結構,發展高效、精品、外向型現代農業園區。突出發展優質高效作物種植,推動糧經飼協調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擴大水稻種植面積,推動發展高蛋白玉米、高淀粉玉米、鮮食玉米、高蛋白大豆、高油大豆、優質馬鈴薯和雜糧雜豆等優質農產品;積極發展經濟作物,建設城郊、沿邊蔬菜瓜果生產區和夏、秋菜南銷生產區,鼓勵食用菌、中藥材、花卉、烤煙、亞麻等生產;擴大苜蓿、青儲玉米等飼草料種植。全省應以農業科技園區為基礎,構建高效經濟作物、中藥材、飼草料等特色主導產業的產業體系,打造高效、精品、外向型現代農業園區。
2、探索低碳農業發展路徑。一是發展生物多樣性農業,減少農用化學品的使用。充分利用生物之間的相生相克關系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藥等農用化學品的使用量,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提高糧食產量。二是運用低碳技術處理畜禽糞便,實現低碳化畜牧業。可以利用高溫堆肥的方法,殺死其中的病原菌,得到原生態的有機化肥,實現可觀的經濟利益和長遠的生態效益。也可以采用乾燥法、青貯法處理糞便,作為蛋白質飼料的新來源。三是大力發展林業碳匯,提高農業固碳能力。應普及碳匯知識,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並參與碳匯;建立相關的法律制度,規范森林碳匯交易市場,建立起完備的森林資源物權法律制度;加大科學研究資金的投入,建立我省林業碳匯專家隊伍。
3、強化技術創新的引導作用,加強種子培育與研發。一是加強農產品加工的技術創新,促進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促進主產區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深加工,形成一批優勢產業集群。二是依托科研院所,做強農業科技園區內的農業生物技術種業的技術創新。立足自身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區、配套栽培技術示范區、高效經濟作物示范區和北方中草藥示范區,依托與中科院等科研機構的良好合作基礎,提高創新能力。 4、探索『互聯網+農業』發展路徑。提倡應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的改造昇級。加快擴大物聯網整體測控、現代大農機精准定位及高效配置、智能化節水等精准生產技術及方式應用面積,利用我省在GPS應用、模式化栽培、精密播種、測土配方立體分層施肥技術、玉米頁齡診斷技術、水肥一體化、航化技術等先進實用技術的經驗,實現周期性收集田地精確數據,對每一小塊土地精耕細作,從每一顆種子中榨取出最高的價值。探索推廣農產品、畜產品全生產過程展示營銷、網上專賣營銷、種植環境的遠距離視頻體驗式營銷等多種互聯網營銷新模式,充分滿足消費需求,培育忠實的客戶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