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7日訊(記者 楊帆 欒微)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扶持力度,在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黑河市農委調研員劉洪法建議對農業補貼政策進行適當調整。

省政協委員劉洪法。
隨著兩大平原改革的不斷深入,我省農業呈現出重大轉型發展,生產方式發生轉變,生產關系發生變革。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主體力量,也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之一。劉洪法認為,傳統的補貼方式已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按地補、平均分配不利於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農業經營主體發生變化,補貼也應隨之變化,補貼也成為生產者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重要手段,這樣纔更利於農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大量資金沒有形成合力,在農業規模經營和農業產業發展上形成瓶頸制約。
劉洪法建議,農業補貼應支持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應用於支持發展農業種植產量保險和收入(市場價格)保險,同時,支持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責任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