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8日訊(李佳寧 記者 侯巍) 2016年,大興安嶺地區醫療衛生部門加強部門聯動和政策協調,凝聚合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在醫療服務、醫療改革、醫療保障等方面成效不斷顯現。
醫療服務水平提昇
『小地方』解決更多百姓健康『大問題』。構建基層大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實現『一街道一中心』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
大興安嶺地區以加區、漠河縣為試點,探索開展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16年,地委、行署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納入政府27件民生實事之一,在全區全面推開。以轄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殘疾人、失獨家庭、貧困人口為重點,按照協議可享有在不便出門就醫的情況下預約家庭醫生上門問診,在約定時段至簽約醫生處就診,享受優先就診、優先轉診及報銷優惠等一系列便利就醫的服務形式。為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順利開展,行署衛計委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形成了地級統籌、縣級督辦、基層實施的工作機制。
連續兩年,行署每年投入100萬民生專項資金用於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人員勞務補貼,各基層醫療機構全面實施12大類45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覆蓋居民生命全過程。同時,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醫療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圍,建成呼瑪縣北疆鄉嘎魯河村、塔河縣依西肯鄉瓦拉乾村等6個貧困村標准化衛生室;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設立了疾病應急救助基金。
醫療改革不斷推進
2016年5月,大興安嶺地區被確定為第四批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改革開展以來,地委、行署高度重視,出臺實施方案、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技術服務價格等規定動作。並制定出臺了《大興安嶺地區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實施方案》,全面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分級診療工作,初步形成了『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轉診機制。
大興安嶺地區所有公立醫院同步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一律實施零差率銷售,並將藥品銷售價格向社會公布。地區醫院、地區婦幼保健院全面停止門診靜脈輸液工作。全區公立醫院全面配備基本藥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在黑龍江省藥品采購監管平臺上統一集中采購。
醫療保障不斷加強
自2015年12月31日起,大興安嶺地區開始實行醫療保險地級統籌,全區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共享全區統一的參保政策、待遇標准、經辦流程以及信息系統,原各縣(區)局執行的標准全部停止施行。2016年全區參保人員達29.3萬人,全年總計為參保人核銷藥費26125萬元,大病保險實現了全覆蓋。
2016年,大興安嶺地區惠民的醫保新政相繼推出——轉診權限下放當地醫保局、門診慢性病種類增加至16種、地區外急診病種增加、實現省內省外20個定點醫療機構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核銷比例明顯提高等,將血液透析范圍擴大至城鎮居民成為最大的惠民之舉。新規規定城鎮居民可與職工享受同等待遇,門診進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濾過、血液灌流按正常收費項目發生的費用,醫療保險基金支付90%,不設起付線。這一政策的出臺,暢通了患者的『生命線』。
2016年,行署衛計委將大興安嶺地區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健康保障,實施『一免兩減一提高兩兜底』的優惠政策,實現統籌區域內,門診統籌的就醫范圍擴大到縣、鄉、村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基本達到門診就醫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