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24日訊 農歷新年將至,辛苦工作了一年的人們,背著大大小小的行囊,奔向同一個目的地——家。步履匆匆的人們或是肩挑或是背扛,成箱的堅果白酒、成袋的紅腸木耳,還有大電視……成了春運的一道風景。這裡裝著給父母的『孝心』、給孩子的『疼愛』、給朋友的『牽掛』,裝滿了回家的幸福。


買的年貨都是『東北味』 水暖工組團回河南過年
『我拿這兩箱榛子,還有行李箱,剩下的你們拿,都別落東西。』隨著話音落下,記者看到一行人准備拿行李進站臺。剛剛說話的黃女士告訴記者,她們15個人都是在哈打工的水暖工人,來這裡最久的已經有20年了。『我們都是河南人,在這邊務工、結婚生子。我孩子今年2歲了,家裡的老人特別想見孫子,就等著我們過年回去呢。』黃女士說道。
紅腸、木耳、榛子……15個人帶回家的禮物堆成了小山。『我們每年只有在過年的時候纔能回老家探望父母,父母其實也不缺這些吃喝,但這些年貨就算是我們的孝心吧。』說完,黃女士高興地跟著同鄉一起步入月臺,十多個小時後,就可以回到他們心心念的父母身邊。
兒子愛吃黏豆包 老人帶兩大袋去看他
在候車室門外,記者看到一位大娘身邊放著一個小拉車,車上綁著四個包裹,每個包裹都被東西橕得『胖乎乎』,腳邊還立著兩桶豆油。『我這幾年一直跟兒子住在河北滄州,孫女放寒假了,我就回老家肇東看看我女兒,過年再回兒子家。』范大娘說,這次回兒子家帶了家裡的大鵝、大公雞,還有兒子最喜歡吃的黏豆包,『這次回來,老姑娘知道她哥最愛吃黏豆包,就包了兩大塑料袋,讓我帶回去過年給她哥吃。』
兩年沒回家 帶回新加坡『藥油』送媽媽
今年30歲的施先生在新加坡讀完碩士後就一直留在當地教書,離家2年的他今年春節回家鄉尚志市陪家人過一個團圓年。臨行前,他專門去超市采購了當地的春節年糕,給父母的衣服,給侄子侄女的玩具等。最顯眼的是他裝了半箱子的風濕活絡油。
施先生告訴記者,幾年前他給媽媽帶了幾瓶這種當地最暢銷的藥油和青草膏。『媽媽說很好用,再買一瓶。這是一向節儉的媽媽第一次向我要東西,不再是「什麼都別買,別花錢」,她說一聞到藥油就感覺我在跟前兒呢。』施先生動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