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2月6日訊 春節期間,許多市民或公司都會派發紅包,以此來表達節日祝福,但有些紅包領取時得格外小心。最近,哈市大學生小孫就因為搶了由木馬程序假扮的紅包,導致銀行卡被盜刷6次。5日,記者采訪哈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民警,揭秘四大紅包陷阱,教您如何防騙。

案例1木馬程序假扮紅包銀行卡被盜刷6次
日前,哈市大學生小孫被同學拉進了一個微信群,群裡有人發來信息,『新年到來,祝大家萬事如意,掃二維碼領紅包,派發吉利』,後面還附著一個二維碼。小孫下意識地搶了一個紅包,拆開一看紅包竟高達220元。小孫馬上意識到不對,因為他知道單個紅包限額是200元,這個220元的紅包肯定有問題。果然不一會兒,小孫的手機就自動關機了,等再次開機後,手機接連收到6條短信,他的微信錢包、網銀、支付寶接連購物消費6筆,每筆金額都是100多元。小孫趕緊給銀行打電話,緊急凍結了銀行卡。
警方解析:小孫這種情況就是中了假扮紅包的木馬程序,點開紅包後木馬病毒就會被激活,而手機綁定的銀行卡信息就會被騙子獲取,卡內餘額被轉走。
案例2填完個人信息紅包沒拿到反被騙800多
2日,哈市李先生發現微信一公眾號發來消息稱,公司年底發福利,派發紅包市民可隨意領取。李先生被紅包吸引,便點開了鏈接。打開頁面後,上方為該公司的名稱等,接下來便是需要填寫的個人信息、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和銀行卡號等信息,李先生按步驟填寫完後,網頁顯示派發成功。李先生正高興地等著紅包時,卻意外收到銀行卡被盜刷800多元錢的信息。
警方解析:李先生很可能遭遇了『釣魚網站』,騙子發送假網址後,誘導手機用戶填寫相關信息,進而破譯網銀密碼。
小心!你可能搶了個『假紅包』
1、搶紅包套信息
正規的微信紅包不需要輸入任何個人信息就可以領取。搶紅包時,如果遇到需要點擊陌生網站鏈接、輸入個人信息或者掃描二維碼等情況,市民就要謹慎了。
2、AA紅包
在微信紅包中,有一個『AA收款』的功能,不法分子能夠對該功能進行偽裝,在收款留言處,把『AA收款』寫成『送錢』等字樣,然後向微信群發送。有時大伙不仔細看,誤把付錢當做收錢,造成錢財損失。
3、大額紅包
正常情況下,單個微信紅包的限額是200元,因此如果收到超過200元的大紅包,基本可以確定是假的。
4、合體搶紅包
現在有些商家開展『合體搶紅包』活動,要求參與者搶得一定金額的紅包後,要邀請更多好友參與,纔能搶到金額更高的紅包,玩這種游戲一定要注意紅包頁面的開發者是否正規。
警方提醒:短信、聊天信息中包含的網址都不要點擊;如果手機提示安裝了不明軟件,應該立刻將手機拿到維修店檢查,同時將手機綁定的所有網銀解綁、凍結;支付寶、網銀建議不用同一密碼,不要使用生日、相同數字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