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2月11日訊 近日,省衛生計生委下發了《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家庭病床服務工作指導意見》,我省將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進一步規范開展家庭病床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更好地為簽約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務。《意見》出臺多日以來,我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行服務進展如何?10日,記者走訪哈市部分社區醫院發現,許多居民已經開始享受『家庭病床』的便捷服務,打個電話就有家庭醫生上門服務。據了解,哈市具備條件的社區醫院都將陸續開展『家庭病床』服務,市民可就近前往社區醫院進行諮詢。

通江尚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臥床老人胃管掉落家庭醫生上門更換
8日上午,家住經緯街的孫大爺急匆匆趕到道裡區通江尚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想請家庭醫生馬大夫到家中為老伴鞠大娘更換胃管。鞠大娘今年68歲,因腦梗後遺癥在家臥床一年多,吃飯只能靠插胃管進流食。8日早上,孫大爺像往常一樣給老伴『喂飯』,但因一個小失誤,鞠大娘的胃管不慎掉落。家庭醫生馬大夫和護士入戶後,先為鞠大娘做了血壓測量、心肺聽診,鞠大娘的血壓和體征正常,護士為她重新下了胃管。了解到鞠大娘病情較輕,馬大夫建議她選擇『家庭病床』服務,在家就能享受住院的待遇。鞠大娘欣然應允。隨即,馬大夫為其辦理了『建床』手續。
據悉,這是推行『家庭病床』服務以來,道裡區通江尚志衛生服務中心首個『家庭病床』患者。該中心主任齊軒告訴記者,目前中心已經開始統計轄區內有需求的老人,並逐步開展『家庭醫生簽約失能、半失能老人建立家庭病床服務』,建床後每周醫生、護士、護工定期走進失能、半失能老人家裡,使老人足不出戶就能得到醫療養護服務。
工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在家采血測心電肺感染大娘享受隔天出診
道裡區工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開展了『家庭病床』服務,10日上午,中心副主任醫師曹薇來到轄區張大娘家,這已經是曹醫生第二次來張大娘家出診了。今年83歲的張大娘自從兩個月前肺感染後就一直臥床,最近還吃不進去東西。8日,張大娘的女兒來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求助,當天曹醫生和護士就帶著『醫療包』來到張大娘家,首先為張大娘測血壓、采血、測心電圖。曹醫生發現張大娘有輕微褥瘡,進行了簡單處理,然後指導家屬怎樣調理患者飲食,並為張大娘『建床』成功。考慮到張大娘的實際身體狀況以及家屬的要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決定隔日就去監測一下她的健康狀況。
『「家庭病床」服務我們還在試運行階段,正在嘗試摸索出適合居民實際情況的服務體系。』道裡區工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胡曉冬表示,目前中心開始對轄區內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體檢,力爭讓轄區內每一個有需求的居民都能享受到『家庭病床』的便捷服務。
服務費用遠低於大醫院
每位患者都有責任醫師和管床護士
據了解,家庭病床服務項目的收費標准,納入基本醫療服務項目的按照當地物價部門的規定執行;納入非基本醫療服務項目的,按照市場調節價自主定價執行。『「家庭病床」服務的費用要低於一些大醫院,這樣也減輕了一些家庭的經濟負擔。』齊軒主任告訴記者,以鞠大娘為例,此次家庭醫生出診費是20元,『建床』費是30元,插入胃管的服務費是20元,再加上一些材料費用,患者支付的費用不到百元。按照相關政策和收費標准,患者『建床』以後,出診費就可以不用支付,但需要支付家庭醫生的巡診費,每次巡診的費用是20元。
我省要求,為保證家庭病床的服務質量,從事家庭病床工作的醫生、護士,應取得醫師、護士執業證書和注冊資質,並具有2年以上臨床工作經歷,具有獨立執業工作能力。每位患者都有自己的責任醫師和管床護士,醫護人員根據病情制定查床計劃,一般每周巡診或家庭訪視1-2次。患者病情需要或出現病情變化增加巡診或家庭訪視次數。『有了「家庭病床」,老年患者不必跑醫院,打個電話就有家庭醫生上門服務,失能老人在家就可養老治病。』齊軒說。
政策詳解
什麼是『家庭病床』?
據了解,我省推行的『家庭病床』服務是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形式,對適宜在家庭連續治療、又需依靠醫護人員上門服務的患者,在其居住場所設立家庭病床,由醫護人員定期上門提供治療、康復、護理、臨終關懷及健康指導,並在家庭病床病歷上記錄的醫療服務過程。其收治的對象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適合在家庭進行檢查、治療和護理等服務的患者。
有哪些服務項目?
1、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補充、完善和更新;
2、利用社區適宜技術進行醫學健康照顧,包括全科醫療、社區護理以及中醫中藥服務。條件允許並在嚴格采取了安全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可開展換藥、導尿、膀胱衝洗、鼻飼管置管、吸氧、康復指導、康復治療和功能性訓練、針灸、推拿、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及褥瘡護理等。
3、檢查項目有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三大常規檢查、心電圖、測血糖、抽血化驗等。
4、建立全科(臨床)醫生和社區護士家庭訪視及家庭病床巡查制度。
5、居民健康管理,包括:重點人群專案管理及隨訪、周期性體檢、心理健康指導、營養膳食指導、疾病預防指導和健康保健知識指導等。
6、臨終居家舒緩治療。定期進行居家探訪,協調家庭病床患者的治療和照顧方案,提供不同的支持治療,減輕患者痛楚、舒緩不適,並以藥物及其他輔助方法盡可能地舒解身體各種疼痛和其他不適,維護患者的尊嚴,讓患者安靜、安詳地走向生命的最後階段。
7、除上述外,其他在家庭中醫療安全能得到保障、治療效果較確切、消毒隔離能達到要求、醫療器械能拿到家庭使用、非創傷性、不容易失血和不容易引起嚴重過敏的項目。
誰能申請『家庭病床』服務?
首先要具備兩個條件:長期臥床或老年人身體衰弱、生活不能自理;有診斷明確的慢性疾病,病情穩定,符合住院條件,適合居家治療和護理,需要醫護人員定期上門實施治療護理,並有近兩年來一級醫院以上的住院或門診診療記錄。
同時以下條件也要至少具有其一:
1、因原有疾病病情加重但穩定;
2、氣管插管、鼻飼或持續導尿,需定期進行治療護理;
3、合並褥瘡;
4、反復呼吸、泌尿、消化等系統感染;
5、糖尿病合並肢端壞疽;
6、惡性腫瘤晚期;
7、骨折牽引固定需臥床治療患者;
8、其他嚴重並發癥;
9、65歲以上、慢性病長期臥床需治療者。
如何辦理建床手續?
建床對象為居住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轄區域內且符合家庭病床建床條件的居民。患者(或家屬)提出建床申請,填寫家庭病床申請表,並在申請時攜帶其在醫療機構診療的相關資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收治條件、患者情況及本機構服務能力確定是否建床。確定予以建床的,應確定簽約的責任醫師和管床護士。『建床』不是永久性的,三個月後要撤銷『建床檔案』,如果有需求需要繼續『家庭病床』服務的,可以重新『建床』。